
(1).古代记载大事或帝王诏命的连编金简。 汉 张衡 《西京赋》:“帝有醉焉,乃为金策,锡用此土”《汉书·武帝纪》“﹝ 元封 元年﹞夏四月癸卯,上还,登封 泰山 ” 颜师古 注引 三国 魏 孟康 曰:“王者功成治定,告成功於天。封,崇也,助天之高也。刻石纪号,有金策石函金泥玉检之封焉。” 唐 白居易 《一策头》:“是以窥玉旒,读金策,惭惶僶俛,不知所裁者久矣。”
(2).指禅杖。僧所持。《文选·孙绰<游天台山赋>》:“被毛褐之森森,振金策之铃铃。” 李善 注:“金策,锡杖也。” 唐 权德舆 《锡杖歌送明楚上人归佛川》诗:“口翻贝叶古字经,手持金策声泠泠。” 明 高启 《次韵及禅师怀王水曹》之二:“应思躡金策,同向海天飞。”
“金策”一词在不同语境中有多重含义,具体解释如下:
古代记载大事或帝王诏命的金简
指用金属(如金箔、铜简)串联编成的文书,用于记录重大事件或帝王诏令。例如《汉书·武帝纪》记载封禅仪式时提到“金策石函”,即用金简刻写告天文书。
佛教中的禅杖
指僧人所持的金属杖,象征修行与权威。如唐代权德舆诗句“手持金策声泠泠”,即以“金策”代指锡杖。
若需进一步考证古籍原文或具体用例,可参考《汉书》《文选》等文献,或查阅权威历史词典。
金策(jīn cè)是一个汉字词语,由两个部分组成:金(jīn)和策(cè)。
金是金属的名称,也代表着财富和珍贵的东西。在汉字中,金的拆分部首是钅(针金)。它共有8个笔画。
策是拿来记录文字或信函的木板,也指命令、计划、办法。它的拆分部首是⺮(竹)和朿(刂)。策共有12个笔画。
金策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秦汉时期,最初用于指挥军队的纪律和制度。后来,金策一词逐渐演变为指计划、策略等用于非军事领域的概念。
在繁体字中,金策的写法与简体字一样。
在古代汉字写法中,金的形状与现代略有不同,它的形状更加扁平。策的形状也有一些不同,更像是一个封闭的箱子。这些古代写法在现代已经很少使用。
下面是金策在句子中的例句:
1. 经过充分的讨论和研究,我们制定了一项完善的金策,以促进经济的发展。
2. 战略规划是企业成功的关键之一,我们需要制定一系列的金策来应对市场竞争。
金策的组词包括金属(jīn shǔ),金融(jīn róng),策略(cè lüè)等。
金策的近义词包括计策(jì cè),策略(cè lüè),方案(fāng àn)等。
金策的反义词没有明确的对立词。
百壹豹钱策官赤轩赤诏点兵氐宿肥肉诰轴恭肃观事鬼胡延国利顾指黑心符宏观调控肩膊奖售加演虀虀咭哩咕哝精疲力倦锦组扃试姬周崛然空园列国隆刑峻法鲈鱼脍马缰绳蒙瀎民脂民膏南阳子旁雪漂决披怀平适平刑贫罄皮靴页儿破没清簟秋瑾器资容易如履薄冰撒奸色觉申说刷放睟容腾奋条流通动外币无諐闲豫歇荫洗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