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戒寒的意思、戒寒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戒寒的解释

告诫人备寒。亦借指霜降以后天气。《国语·周语中》:“駟见而陨霜,火见而清风戒寒。” 韦昭 注:“戒寒,谓霜降以后,清风先至,所以戒人为寒备也。” 唐 陈子昂 《谢赐冬衣表》:“当戒寒之初候,沐挟纊之殊荣。”《儒林外史》第四一回:“转眼长夏已过,又是新秋,清风戒寒。” 蔡有守 《九日寄刘三》诗:“衝节驰诗何限意,戒寒怜菊未成黄。”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戒寒是汉语中一个具有双重文化意蕴的词汇,其核心含义围绕“防备寒冷”展开,并在不同语境中衍生出更丰富的内涵。以下是基于权威典籍的详细释义:

一、基本释义

指警惕寒冷来临,提前做好御寒准备。

“戒”取“防备、警戒”之义(《汉语大词典》);“寒”即寒冷(《说文解字》)。二字组合强调对自然气候变化的预判与应对,如《左传·昭公四年》载:“古者日在北陆而藏冰……火见而致用,水昏正而栽,日至而毕。” 其中“水昏正”即指黄昏时虚宿(象征寒水)见于南方,预示需“戒寒”备冬 。

二、古代历法应用

特指霜降后启动御寒仪轨。

《周礼·天官》记载,西周设“凌人”官职掌冰政,须在虚宿星象出现时(约霜降节气)筹备藏冰,为贵族冬季用冰及祭祀做准备。此天象被视为“戒寒”的时令标志,体现古人对物候的精准观察 。

三、佛教引申义

在佛典中扩展为僧众冬季安居修行制度。

佛教律典《四分律》规定,僧侣雨季需结夏安居(“雨安居”),而高寒地区则实行“冬安居”。如《摩诃僧祇律》卷二十七载:“雪寒国土,听冬三月安居。” 此处的“戒寒”既指防避严寒,亦蕴含精进修持、戒慎身心的宗教意涵 。


权威参考文献来源:

  1. 《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2. 《左传·昭公四年》(中华书局点校本)
  3. 《周礼注疏》(北京大学出版社)
  4. 《四分律》(大正新修大藏经)
  5. 《中华佛教百科全书》(佛光文化出版社)

网络扩展解释

“戒寒”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及用法可综合如下:

  1. 基本释义
    “戒寒”指告诫人们准备御寒,也借指霜降之后的天气。这一词汇常用于古代文献或文学作品中,强调对季节变化的提醒。

  2. 出处与引文

    • 源自《国语·周语中》:“駟见而陨霜,火见而清风戒寒。”韦昭注解称:“戒寒,谓霜降以后,清风先至,所以戒人为寒备也。”
    • 唐代陈子昂在《谢赐冬衣表》中写道:“当戒寒之初候,沐挟纊之殊荣”,体现“戒寒”与天气转寒的关联。
  3. 文学应用
    在古典文学中,“戒寒”常被用来描绘秋末冬初的意境。例如《儒林外史》第四一回提到“清风戒寒”,形容天气渐冷时的自然景象。

  4. 综合解释
    该词兼具动词与名词属性:

    • 动词:强调“提醒备寒”的动作(如霜降后需添衣);
    • 名词:代指霜降后气温下降的时节。
  5. 用法示例
    现代语境中较少使用,但可用于文学创作或引述古籍,例如:“冲节驰诗何限意,戒寒怜菊未成黄”(蔡有守诗句)。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古籍原文或现代用法扩展,可参考《国语》《儒林外史》等文献资料。

别人正在浏览...

边陲畀予侪类侪伍阊阖风樘柱传呼电话翠蕤珰珰低迷第一线踧足懂行都部恶字放诞不羁翻录奉勑分族符守符祥光栅骨骸号屏红角儿黄履话音交虬盦骄骧集大成机利今律尽日急早卷荷俊杰廉悍刻切来享老废物了事戾行垄墓盟弟民宅偏怀钳戾跂悬上列耍一手书尺疏籁顺産陶丘完粮顽钱武步相善骁彍瑕衅邪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