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解下印绶。指辞官。 汉 刘向 《列仙传·酒家》:“屈身佐时,民用不匱,解紱晨征,莫知所萃。” 晋 陆云 《答孙显世赠》诗之九:“解紱披褐,投印怀玉。” 宋 司马光 《与吴相书》:“虽復委远机柄,均逸外藩,外藩固非息肩之处;乃至投簪解紱,啸傲 东山 , 东山 亦非高枕之地也。” 清 姚鼐 《哭鱼门》诗:“一入 崤 函 身不返,空闻解紱买江船。”
“解绂”是一个汉语词语,指解下系官印的丝带,即辞去官职。以下是详细解释:
“解绂”不仅指辞官行为,还蕴含士大夫阶层对功名的淡泊态度。例如《庄子》以“缨绂其心”比喻官场对心性的束缚,而“解绂”则象征摆脱这种束缚。
如需进一步了解“绂”的形制或历史演变,可参考《广韵》《韵会》等古籍注音释义。
《解绂》这个词源于中国古代的文学作品《古文观止》中的一篇短篇小说。在古代,人们通常使用绳索来系住衣物或鞋子,以防止它们掉落或散开。在这个词中,字面意思为解开绳索,可引申为解开束缚、拆散纠结等含义。
解绂的拆分部首是“角”和“纟”,其中“角”表示皮革,这是绳索的材料;“纟”表示丝绸,表示绳子的纹理。按照传统的笔画顺序,解绂的笔画排列顺序为“十、十、二”。
在繁体字中,解绂被写作“解縛”。这与简化字形式有一些不同,但它们的发音和意思是相同的。
在古代的汉字写法中,解绂的写法会有一些变化。例如在《康熙字典》中,解绂用的是“觜”而不是现代的“角”。“觜”表示动物的嘴巴,也可以引申为工具的一部分。
1. 他一直被痛苦的回忆所解绂(解除)。
2. 这本书解绂了我的困惑,让我有了更多的启发。
1. 解放:解除束缚,获得自由。
2. 解除:解开、去掉、除掉。
3. 解脱:摆脱困扰、束缚或痛苦。
1. 解放:释放、获得自由。
2. 解救:援救、拯救。
3. 解开:打开、松开。
1. 系上:扣紧、捆扎。
2. 纠缠:缠绕、纠结。
3. 束缚:束缚、限制。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