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路过。《后汉书·西域传·于窴国》:“ 元嘉 元年,长史 赵评 在 于窴 病痈死, 评 子迎丧,道经 拘弥 。” 明 田汝成 《西湖游览志馀·术技名家》:“后復之 杭 ,道经向泊舟处,忽遇先日赠钱之妇。” 清 无名氏 《烬宫遗录》卷下:“宫人道经 承乾宫 ,戏推石狮子以为笑乐。”
(2).遵行的准则。 汉 荀悦 《申鉴·政体》:“惟修六则以立道经,一曰中,二曰和,三曰正,四曰公,五曰诚,六曰通。”
(3).道家或道教的经典。《南史·顾欢传》:“案道经之作,著自 西周 ;佛经之来,始乎 东汉 。”《隋书·经籍志四》:“道经者,云有 元始天尊 ,生於太元之先,禀自然之气……所以説天地沦坏,劫数终尽,略与佛经同。”《<通志>总序》:“道家则有道书,有道经,有科仪,有符籙,有吐纳内丹,有炉火外丹。”
"道经"一词在汉语中具有多重含义,需结合具体语境进行解读:
一、道家经典著作的统称 指以《道德经》为核心的道家典籍体系,主要阐述"道法自然"的哲学思想。该词最早见于《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记载老子"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汉语大词典》将其定义为"道家经典,如《老子》《庄子》等"(来源:《汉语大词典》第10卷)。其中《道德经》包含81章,提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宇宙生成论,其核心思想对中华文化产生深远影响。
二、道教宗教典籍的专称 在道教体系中特指宗教仪式使用的经文典籍。《道藏》作为道教典籍总集,收录约1500种道经,包含修炼、科仪、戒律等内容。《中华道教大辞典》指出道经可分为"三洞四辅"七大部类,其中《黄庭经》《度人经》等属于重要修炼经典(来源:《中华道教大辞典》)。这类典籍多采用韵文形式,包含大量隐喻性修炼术语。
三、历史文献中的特殊用法 《辞海》补充说明,唐代以前"道经"偶作动词使用,意为"经过某地",如《水经注·河水》载"道经砥柱"(来源:《辞海》1999年版)。但这种用法在后世文献中逐渐被"途经"替代,现代汉语已不常见。
“道经”一词在不同语境中有多重含义,主要可从以下三个方面解释:
字面含义:路过
指经过某地或某处,常见于古籍中的动词用法。例如《后汉书·西域传》记载“道经拘弥”,《西湖游览志馀》描述“道经向泊舟处”。
抽象准则:遵行的规范
汉代荀悦在《申鉴·政体》中提出“修六则以立道经”,包括“中、和、正、公、诚、通”六项基本原则,作为治理国家的道德标准。
经典文献:道家与道教典籍
补充说明:
以上内容综合了历史文献和宗教释义,具体语境需结合原文进一步分析。
板桐板行陂遏遍布逼租不速之客曹操草蹙草偃风从缠织赤爵衔丹书倒好顶巅东西方二亥封建佛道艾辅音盖饭公班姑妈横撄毁诬胡涂蛋减刻简约戢戈辑合惊服精明计日奏功开声恳辞硍朱空莱阆风岑内当家年岁齧棃聘贤遣散愆暘求羊覰边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肉店三论山谷道人深秘试効四渎嘶韵駷跃体现微指祥河辍水飨醴闲整小后生溪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