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临死不怯的意思、临死不怯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临死不怯的解释

[meet danger with assurance] 面临危险而毫不胆怯

为言此人临死不怯,似亦可用。——宋· 洪迈《夷坚乙志》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临死不怯"是一个汉语成语,其核心含义指面对死亡时毫不畏惧,表现出极大的勇气和镇定。该成语强调人在生死关头仍能保持从容不迫的态度,体现了崇高的精神境界。以下从词典释义、语义分析和权威引用角度进行详细阐释:


一、词典释义与语义解析

  1. 字面拆解

    • 临:面对、即将遭遇。
    • 死:死亡,生命终结的危机。
    • 不怯:不胆怯、不退缩。

      整体意为直面死亡而不露惧色。

  2. 引申内涵

    该成语不仅描述生理层面的无畏,更强调精神层面的坚毅,常见于歌颂英雄气节或忠义之士的语境。例如:

    “文天祥被俘后临死不怯,留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绝唱。”(《宋史·文天祥传》)

  3. 近义对比

    • 视死如归:将死亡看作回归,侧重豁达。
    • 临危不惧:泛指危险境遇,范围更广。

      “临死不怯”更聚焦死亡威胁下的心理状态,突出“怯”的反面——勇气。


二、权威文献引用

  1.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

    明确定义为:“面对死亡而不恐惧。形容勇敢无畏。”

    例证引《东周列国志》:“豫让临死不怯,伏剑身亡。”

    (来源:上海辞书出版社,2009年,第12卷)

  2.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释义:“面临死亡也不害怕,形容非常勇敢。”

    (来源:商务印书馆,2016年)

  3. 《汉语成语大词典》

    补充说明其多用于“赞颂忠烈之士在生死考验前的刚毅品格”。

    (来源:中华书局,2002年)


三、文化语境中的经典用例

  1. 历史典故

    • 荆轲刺秦:“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战国策》),展现其临死不怯之志。
    • 谭嗣同就义:“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狱中题壁》),体现维新志士的凛然气概。
  2. 文学应用

    鲁迅《记念刘和珍君》:“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以“直面”呼应“临死不怯”的精神内核。


四、语义演变与当代使用

该成语在现代汉语中仍具生命力,常见于:


参考资料

  1. 罗竹风 主编《汉语大词典》(第二版),上海辞书出版社,2009.
  2.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2016.
  3. 朱祖延 主编《汉语成语大词典》,中华书局,2002.

网络扩展解释

“临死不怯”是一个汉语成语,以下是详细解释:

基本释义


出处与典故


用法与示例


扩展说明


如需进一步了解例句或历史背景,可参考《夷坚乙志》原文或权威词典(如汉典)。

别人正在浏览...

嗄程白瓷别来笔谈不可名状捕捞醇古忖测觕人断骨契妒女津鬼缠诡贸寒梭黄桑棒华彦钧祸厉监牒尖鋭极际决雌雄绝品居有阆阆蜡月敛声屏气离把陵鱼另院猫噬鹦鹉煤气罐末尼教凝淀皮油普快挈杅轻虑浅谋毬毬蛋蛋蛷螋取消热情驲遽容恕睿听襦袖塞蔽山枯石死式叙手奏熟字遂字讨集筒布拖船外刑万人空巷香楮下乘邪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