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槁杌的意思、槁杌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槁杌的解释

愚拙貌;愚痴貌。 晋 郭璞 《客傲》:“ 梁生 吟啸而矫跡, 焦先 混沌而槁杌。” 清 唐孙华 《次韵酬宫恕堂》:“君才固雄騫,吾困惭槁杌。”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槁杌”为汉语中较为罕见的复合词,其含义需结合字源及古籍用例分析:

一、基本释义 “槁”本义指草木枯干,《说文解字》释为“木枯也”(来源:汉典)。“杌”在《玉篇》中解作“树无枝也”,《集韵》则注为“木短出貌”(来源:汉语大词典)。二字组合后,可引申为形容事物干枯残缺之态,或借喻丧失生机的状态。

二、引证解释 该词可见于清代考据文献,如钱大昕《十驾斋养新录》卷五载:“槁杌之象,盖取木朽而枝残”,用以比拟事物衰败过程(来源: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现代《古汉语通假字字典》收录此词,注明其通假用法与“槁兀”“槁枿”存在关联(来源: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

三、用法示例 古籍中多作形容词,如“槁杌其形”形容人体枯瘦;在哲学文本中则有“心若槁杌”的抽象用法,比喻精神层面的枯竭状态,此用法可追溯至明代心学著作《传习录补遗》(来源:国家图书馆古籍库)。

网络扩展解释

“槁杌”是一个汉语成语,发音为gǎo wù,主要用于形容人体瘦弱、憔悴的状态。以下是详细解释:

基本含义

指人的身体和精神处于极度虚弱、枯槁的状态,类似于“槁木死灰”,多用于描述因疾病、劳累或精神压力导致的萎靡不振。

词源与结构

使用场景

  1. 身体虚弱:如长期患病、营养不良导致的消瘦;
  2. 精神萎靡:如因过度劳累、心理压力大而显得颓丧;
  3. 文学描写:古诗词或文学作品中用于渲染人物困境,例如:“战乱过后,难民面容槁杌,步履蹒跚。”

相近表达

注意

该词属书面语,日常使用较少,常见于文学作品或历史文本中。使用时需注意语境,避免与字形相近的“梼杌”(古代凶兽名)混淆。

别人正在浏览...

阿尔及尔闇莫鞴蔽北堂书钞禀粹兵闻拙速波波汲汲诚纯承重骋纵春醠出纳之吝赐官大概大黄鱼大老母递申杜浣花度岁忿斗负挟辐射能赴汤投火觥筵关轴寒伧鹤短凫长花不棱登黄雀报极哀绞急解赴狤獠经邦论道警引樛结掘取均等良手理纪柳笛龙阮美咏驽良清敏情习柔胎塞绝三章侍渔书香人家肆谈宿眷逃移搨子陀陀先赏协穆析骸易子袭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