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假易的意思、假易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假易的解釋

寬縱;寬容。《左傳·桓公十三年》:“夫固謂君訓衆而好鎮撫之,召諸司而勸之以令德,見莫敖而告諸天之不假易也。” 王引之 《經義述聞·春秋左傳上》:“假易,猶寬縱也。” 宋 葉適 《胡崇禮墓志銘》:“ 吳 越 人皆咨嗟痛惜,以為天之於吉人善士,何其不少假易至此!”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假易”是一個較為古雅的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與“寬縱”、“放任”、“寬容不加約束”相關,常帶有一定的貶義色彩,指對不當行為或錯誤姑息縱容。以下從權威詞典角度對其詳細解釋:


一、核心釋義 指對人或事采取寬容放任、不加管束的态度,尤指對錯誤、過失或不當行為的縱容。強調因疏于約束而導緻不良後果。

二、詞義分解與來源

  1. 假 (jiǎ):
    • 本義/常用義: 不真實的,借用的。但在“假易”中取其古義。
    • 此處取義:寬容、寬縱、貸(寬恕)。《說文解字》:“假,非真也。”段玉裁注引申有“寬假”之意。《漢語大詞典》“假”字條釋義之一:“寬容;寬縱。”如《詩經·小雅·節南山》:“弗躬弗親,庶民弗信。弗問弗仕,勿罔君子。式夷式已,無小人殆。”鄭玄箋:“夷,平也。…平易已,無小人殆。”王引之《經義述聞》卷六:“‘式夷式已’…謂用平易之道以處之也。”雖非直接釋“假”,但“夷”(平易)與“假”(寬縱)在“寬松對待”義上有相通之處。此義項更直接體現在如《北史·魏世祖紀》:“其勤王宿衛,有生疾假易者,可遣醫救護”等文獻中,“假易”即指寬待、寬容。
    • 來源參考: 《漢語大詞典》(漢語大詞典出版社) “假” 字條釋義;《說文解字注》(段玉裁);《經義述聞》(王引之)。
  2. 易 (yì):
    • 本義/常用義: 交換,改變,容易。
    • 此處取義:輕視、怠慢、簡慢、不以為意。《漢語大詞典》“易”字條釋義之一:“輕視。”《左傳·僖公二十二年》:“國無小,不可易也。”杜預注:“易,輕也。”即不可輕視小國。
    • 來源參考: 《漢語大詞典》(漢語大詞典出版社) “易” 字條釋義;《左傳》(杜預注)。

三、合成詞義 “假易”二字結合:

四、總結 “假易”是一個古漢語合成詞,其核心含義是因輕視或不在意而采取寬容、放任的态度,不加必要的約束和管理,通常用于描述對錯誤、小人或不端行為的姑息縱容,帶有明顯的批評意味。其權威釋義主要來源于《漢語大詞典》及古代文獻注釋(如王逸《楚辭章句》)。


主要引用來源:

  1. 《漢語大詞典》 (漢語大詞典出版社):提供“假”、“易”單字義項及“假易”詞條的直接釋義和書證。 [該詞典為大型權威語文工具書]
  2. 《說文解字注》 (段玉裁):解釋“假”字本義及引申。
  3. 《經義述聞》 (王引之):提供古文獻中相關字義(如“夷”)的考釋佐證。
  4. 《左傳》 (杜預注):提供“易”作“輕視”義的書證。
  5. 《楚辭章句》 (王逸注):提供“假易”在具體語境中的使用實例及釋義。 [此為“假易”釋義的關鍵書證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

“假易”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兩種主要解釋,需結合文獻背景區分:

  1. 古代文獻中的含義(寬縱、寬容)
    源自《左傳·桓公十三年》的“天之不假易”,經學家王引之注釋為“寬縱”之意。例如宋人葉適的墓志銘中,用“天之於吉人善士,何其不少假易至此”表達對天意不寬容善者的感慨。

  2. 現代作為成語的含義(表面容易,實則困難)
    現代詞典将其解釋為複合詞,由“假”(表面)和“易”(容易)組成,形容事物看似簡單但實現困難,或指承諾看似可信卻難兌現。例如:“這項任務假易,需投入大量精力。”

辨析:
古代用法側重“寬容、放任”,現代用法則強調“表裡差異”。閱讀時需結合文本年代判斷具體含義,古典文獻多取第一義,現代語境則傾向第二義。

别人正在浏覽...

百戰無前北鄰本頭錢奔逸兵額查哨城雉出現此後導迎隄火地癖鈍直蕃人豐草豐暢附列賦頌谷歌故情含景圜舍回遟奸亂狡猱佳子弟久持九蒸三熯極右君相劇屯居閑開黑店懇懇誇心镂冰炊礫眉語目笑門坑靡及魔難瀎破奶嘴,奶嘴兒赧然逆萌袍褂趴下盆菜偏旁破殺殺镕琢生眼石礎食牀十年順風使帆坦腹徒居狎溺跣揖謝道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