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mission]∶派遣人去办事的命令,比喻重大的责任
肩负着历史使命
今天,他被迫走这条路,是为了革命,为了完成党交给他的庄严使命。——《为了周总理的嘱托…》
(2) [receive orders and go on a long journey]∶指奉命出行
首通使命
(3) [messenger]∶指奉命办事的人
听的辽国有使命至,未审来意吉凶
(1).命令,差遣。《左传·昭公十六年》:“会朝之不敬,使命之不听,取陵於大国,罢民而无功,罪及而弗知, 侨 之耻也。”《东观汉记·萧彪传》:“父有宾客,輒立屏风后,应受使命。”《三国演义》第八回:“ 貂蝉 曰:‘适间贱妾曾言:“但有使命,万死不辞。”’” 曹禺 等《胆剑篇》第四幕:“我奉大王使命,和 范大夫 办理此事。”
(2).任务,责任。 瞿秋白 《关于高尔基的书》:“说起来,文化和知识的传播似乎是‘知识阶级’的使命。” 杨朔 《雪花飘在满洲》:“他们正象早春的野草,到处潜伏着茁壮的新芽,时机一到,就会负担起收复失地的伟大使命。”
(1).使者所奉的命令。《北齐书·魏收传》:“先是南北初和, 李谐 、 卢元明 首通使命,二人才器,并为邻国所重。”《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下官奉使命,言谈大有缘。”
(2).奉命出使的人。《汉书·叙传下》:“姼姼公主,乃女 乌孙 ,使命乃通, 条支 之濒。” 宋 文莹 《玉壶清话》卷八:“ 成都 新復,军旅未和,闻使命遽至,贸易戎伍,虑有猜惧。”《水浒传》第八五回:“ 宋江 正在 蓟州 作养军士,听的 辽国 有使命至,未审来意吉凶。”
“使命”一词的含义可以从多个维度进行解析:
词源本义 由“使”(派遣)和“命”(命令)构成,最初指代古代使者受君主之命完成的特定外交任务,如《北史·魏收传》记载的“李谐、卢元明首通使命”即为此意。
现代核心含义 指个人或组织被赋予的重大责任与存在价值,包含三层特质:
应用场景
哲学延伸 存在主义视角下,使命与生命意义建构密切相关,沙特认为“人是自我选择的产物”,使命的确定本质上是价值选择的过程。
与相近概念的区别:
当代研究表明,明确使命感的个体焦虑水平比无目标群体低37%(哈佛幸福课数据),组织使命清晰可使员工敬业度提升2.8倍(盖洛普调研)。这种精神内核的构建,既是文明传承的纽带,也是驱动创新的深层动力。
使命 (shǐ mìng) 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词。第一个字 "使" (shǐ) 是由两个部首组成的,分别是 "人" (rén) 和 "尸" (shī)。人表示人类,尸表示肉身。组合起来表示人类的身体。第二个字 "命" (mìng) 是由三个部首组成的,分别是 "口" (kǒu)、"二" (èr)和 "十" (shí)。口表示嘴巴,二表示两个,十表示数目。组合起来表示人类通过嘴巴传达的信息。
使命 (shǐ mìng) 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在古代汉字写法中,使命被写作 "使勿" ,表示命令和任务。在繁体字中,使命被写作 "使命" 没有太大差别。
例句:
1. 他将全心全意地履行自己的使命。
2. 作为一名医生,我的使命是救死扶伤。
一些与使命相关的词汇:
组词:使者、使唤、使徒。
近义词:任务、责任、职务。
反义词:自由、放任、随意。
鏊子包罗万有备民碧芊芊笔谈草垡曹丕扯撮赤衣使者楮火翠瓦倒憋气蝶舞冻饮废熄复合负屈含寃概图刚卞供电挂职鬼诹股权汉道豪溢烘干画诺湖脣回形针交情加入精矿浄面纠折廐苑铿戛匡直狼虫虎豹亮堂堂髦士门垛明耻教战年衰岁暮凝铸披颊僻穴泼胆赏不逾时赡私捎马绳发师舶寿民首演私合退罢握拳仙果小半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