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比喻英雄失去凭借。《资治通鉴·后唐庄宗同光二年》:“ 崇韜 ( 郭崇韜 )鬱鬱不得志,与所亲谋赴本镇以避之。其人曰:‘不可,蛟龙失水,螻蚁足以制之。’”
“蛟龙失水”是一个汉语成语,以下是其详细解释:
比喻英雄或能人失去赖以施展才能的环境或支持,从而陷入困境。此成语中的“蛟龙”指传说中强大的神兽,需在水中才能生存,失去水则无法发挥力量。
出自《资治通鉴·后唐庄宗同光二年》,原文记载郭崇韬因受排挤,欲离开朝廷时,有人劝诫:“不可,蛟龙失水,蝼蚁足以制之。”寓意英雄失势后,连小人物也能制约他。
该成语通过神话意象,生动刻画了“环境对能力的重要性”。使用时需注意结合具体情境,避免滥用。更多典故细节可参考《资治通鉴》原文或权威词典。
《蛟龙失水》是一个成语,意思是形容在本领、本行上丧失了发挥能力,失去了施展才华的机会。比喻长期得不到应用而变得迟钝。
《蛟龙失水》一词的拆分部首是“虍”和“龙”,拆分后的笔画数为15画。
《蛟龙失水》一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传说故事。它比喻人才长期不得施展,如同蛟龙失去水的机会。
在繁体字中,蛟龙失水的写法为「蛟龍失水」。
在古代,蛟龙失水的写法可能与现代有所不同。根据古代文献记载,蛟龙失水可能写作「蛟斿虡水」,这是古代汉字在形状和字形上的变迁。
1. 他在那家公司已经待了多年,但由于项目变动,他的专长一直没有得到发挥,真是蛟龙失水。
2. 这位音乐家的才华被埋没在办公室工作中,可谓是蛟龙失水。
组词:蛟龙、失水、蛟龙失、失水龙。
近义词:鳄鱼失水、鹏鹏失志、猛龙无悔。
反义词:鱼龙争渡、鸟云失群、大雁南飞。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