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陵原的意思、五陵原的详细解释
五陵原的解释
汉 代五个皇帝陵园所在地。在今 陕西省 兴平县 东北的 渭北 高原上。《敦煌曲子词·天仙子》:“ 五陵原 上有仙娥,携歌扇,香烂漫,留住九华云一片。”参见“ 五陵 ”。
词语分解
- 五的解释 五 ǔ 数名,四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伍”代):五彩。五官。五谷。五金。五代(中国朝代名,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先后在中原建立政权的时期)。五帝(中国传说中的五个帝王,通常指黄帝、颛顼、
- 陵原的解释 .丘陵和平原。.陵寝。 明 张居正 《孝恪皇太后迁袝挽歌》之五:“千秋霜露候,冠佩肃陵原。” 清 徐世溥 《汉宫春晓赋》:“被陵原以殊姿兮,草木寤而怀新。”
专业解析
五陵原是汉语中一个具有特定历史文化内涵的地名,其释义需结合字义、历史背景及文化象征综合阐释:
一、字义与地理概念
二、历史背景与文化象征
五陵原作为西汉皇家陵寝集中地,是汉代政治与礼制文化的核心载体:
- 陵邑制度:西汉在每座帝陵旁设“陵邑”,迁富豪、贵族守陵,形成繁华的卫星城。如长陵邑、茂陵邑人口曾达数十万,成为经济文化中心(《汉书·地理志》)。
- 文学意象:因陵邑聚居大量权贵子弟,“五陵年少”渐成纨绔子弟的代称。白居易《琵琶行》中“五陵年少争缠头”即典出于此(《全唐诗》卷四三五)。
- 考古价值:五陵原现存200余座陪葬墓,包括卫青、霍去病等名将墓冢,是研究汉代丧葬制度与建筑艺术的实证(《中国考古学·秦汉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三、现代意义与遗产保护
今五陵原被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文化价值体现于:
- 遗址保护:茂陵、阳陵等已建成遗址博物馆,展示汉代石刻(如霍去病墓“马踏匈奴”)及出土文物。
- 文化符号:“五陵原”成为关中历史文脉的象征,常见于地方文化宣传与学术研究(如《五陵原环境变迁研究》,陕西人民出版社)。
权威参考来源:
- 《辞海》(第七版),上海辞书出版社,2019年。
- 《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
- 《汉书·地理志》,中华书局点校本。
- 《中国考古学·秦汉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
- 《全唐诗》,中华书局,1960年。
网络扩展解释
五陵原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历史地理区域,其含义可从以下三方面解析:
一、地理概念
五陵原位于今陕西省咸阳市北部渭河北岸的黄土台塬地带,东西长约40公里,南北宽约13-20公里,总面积约500-800平方公里。因西汉在此设立五座帝王陵邑得名,具体包括:
- 汉高祖刘邦长陵
- 汉惠帝刘盈安陵
- 汉景帝刘启阳陵
- 汉武帝刘彻茂陵
- 汉昭帝刘弗陵平陵
二、历史功能
- 政治中心:自秦孝公迁都咸阳至西汉,该区域长期作为国家政治中枢,秦咸阳宫、汉长安城隔渭河相望。
- 陵邑制度:通过迁徙关东豪族至陵邑,既实现"强干弱枝"的中央集权策略,又形成特殊城市群。如茂陵邑人口达27.7万。
- 文化遗存:现存9座西汉帝陵及数百座陪葬墓,被誉为"东方金字塔群",出土过阳陵陶俑等重要文物。
三、文化意象
在文学作品中,"五陵原"衍生出双重象征:
- 现实指代:如《敦煌曲子词》"五陵原上有仙娥"描绘实际地理场景
- 隐喻意象:唐宋诗词中多借指权贵聚居地或寄托盛衰兴亡之叹,如白居易"五陵年少争缠头"、唐寅"不见五陵豪杰墓"
注:该区域现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包含秦咸阳城遗址、西汉帝陵群等重大考古发现,建议通过陕西省文物局官网获取最新保护研究进展。
别人正在浏览...
爱鸟周饱和编缀柄权鼻皶拨繁博买炒青朝馔称觞上寿蹙球大寳局放退蕃庶烽鼓腐见副教授干豫供唱挂秦金浩茫黑科技懽忭惠文椒房絜静劫狱径露金路进脩金衣寄趣倦局瞌睡汉口歹累句连甍接栋陵季流诳卖题漫谈捻色戚意人山人海上上下下十八公刷涕水衡钱损减桃花扇桃康调鍊同年而校文誉显懿显用霞腴霞晕燮理阴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