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贬绝的意思、贬绝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贬绝的解释

(1).谓贬抑至极点。《公羊传·昭公元年》:“《春秋》不待贬絶而罪恶见者,不贬絶以见罪恶也;贬絶然后罪恶见者,贬絶以见罪恶也。” 梁启超 《中国专制政治进化史论》:“《春秋》於大夫主权之举,无不贬絶。”

(2).贬低。 唐 张九龄 《后汉徵君徐君碣铭》序:“先生则贬絶在心,而经脩於世。” 清 陈确 《大学辨》:“今使推高 禹 、 稷 、 尹 为大人之学,而贬絶 颜子 为小人之学,则可笑矣。”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贬绝”是一个较为书面化且带有强烈否定色彩的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在于对人或事物进行严厉的贬低、否定,并达到彻底、决绝的程度。以下是其详细解释:

  1. 词义解析:

    • 贬: 本义指降低、减少,引申为给予低的评价、批评、指责,含有轻视、看不起的意味。来源:《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对“贬”的释义包含“批评;指责”和“降低;减低”。
    • 绝: 本义指断绝、穷尽,引申为完全、彻底、极端、到了极点。
    • 贬绝: 将“贬”和“绝”结合,意指极其严厉地贬低、否定、斥责,不留余地,达到彻底否定的地步。它强调的不仅是批评,而且是极端的、全盘的否定,带有强烈的批判性和决绝的态度。来源:《汉语大词典》及《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在解释复合词时,常通过分析语素义来推导整体含义。
  2. 用法特点:

    • 对象: 常用于对人物(如历史人物、政敌、思想流派)、学说、观点、行为、事物等进行评价。
    • 语境: 多出现在学术评论、历史评价、政论文章或带有强烈主观色彩的批判性文字中,语气庄重、严肃,感情色彩强烈且负面。
    • 程度: 表示的否定程度非常深,远超一般的“批评”或“贬低”,接近于“彻底否定”、“全盘抹杀”、“批倒批臭”。
    • 结构: 常作谓语,如“对某人/某事大加贬绝”;有时也作定语,如“贬绝之词”。
  3. 语源与例证(需结合古籍):

    • 虽然“贬绝”作为固定复合词在古代经典中直接出现的频率不算极高,但其构成语素在古代文献中广泛使用,且组合后的含义符合古汉语表达习惯。
    • 其思想内涵与古代“褒贬”历史人物的传统(如《春秋》笔法)以及激烈的学术论争(如儒家对异端的批判)有联系。例如,在评价某些历史人物或学派时,史家或学者可能会使用类似“深加贬斥”、“痛加诋毁”等表达,其强度与“贬绝”相当。来源:对古代汉语表达习惯和史学、哲学论著风格的分析。
  4. 近义词辨析:

    • 贬低: 泛指给予较低的评价,程度相对较轻。
    • 贬斥: 指贬低并斥责,带有明显的责备意味。
    • 诋毁: 指恶意毁谤、污蔑,强调捏造事实进行攻击。
    • 否定: 表示不承认、不同意,是较为中性的表达。
    • 贬绝: 是贬斥、否定的极端强化版,强调彻底性、严厉性和不留情面,带有强烈的批判决心和情感色彩。来源:《现代汉语同义词词典》(语文出版社)对相关词汇的辨析。

“贬绝”意指以极其严厉、彻底、决绝的态度和言辞进行贬低、否定和斥责,不留任何余地或肯定之处。它是一个书面色彩浓厚、否定程度达到极致的词汇,常用于对人物、思想、行为等进行全盘否定性的批判。

网络扩展解释

“贬绝”是一个汉语词汇,具有两层含义,具体解释如下:

1.贬抑至极点

指对某人或事物的评价极度贬低,达到极致程度。这一用法常见于古典文献,如《公羊传·昭公元年》中提到“贬絶然后罪恶见”,梁启超在《中国专制政治进化史论》中也引用此词,强调对行为的彻底否定。

2.贬低、诋毁

泛指不公正的批评或否定,带有不尊重的意味。例如唐代张九龄在《后汉徵君徐君碣铭》序中提及“贬絶在心”,清代陈确的《大学辨》也使用此词表示贬损之意。现代语境中,多用于指责他人言行不当或劝诫避免此类行为。

使用场景

注意事项

不同权威来源对词义的侧重略有差异,建议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如需更深入考据,可参考《公羊传》等古籍原文。

别人正在浏览...

拜叩表叔兵油子裁中唱段秤不离砣出滞獃串了皮黨綱得月吊场独逝二辟幡布泛观腐髊圪垃公款杭州市昊天和扁和会鹤简横罗十字河滩鸿茂回应奖誉鲛户假条戒示金刚揭谛静兀兀近习捃拾军训犒赉客食烂肠冷金笺勒派梨花板履仁民誉木岸朴握倩盼侨胞穷人牷雅让书软节诗翁泝然天镜托躯微尘闱阃未然下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