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貶絕的意思、貶絕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貶絕的解釋

(1).謂貶抑至極點。《公羊傳·昭公元年》:“《春秋》不待貶絶而罪惡見者,不貶絶以見罪惡也;貶絶然後罪惡見者,貶絶以見罪惡也。” 梁啟超 《中國專制政治進化史論》:“《春秋》於大夫主權之舉,無不貶絶。”

(2).貶低。 唐 張九齡 《後漢徵君徐君碣銘》序:“先生則貶絶在心,而經脩於世。” 清 陳确 《大學辨》:“今使推高 禹 、 稷 、 尹 為大人之學,而貶絶 顔子 為小人之學,則可笑矣。”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貶絕”是一個較為書面化且帶有強烈否定色彩的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在于對人或事物進行嚴厲的貶低、否定,并達到徹底、決絕的程度。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1. 詞義解析:

    • 貶: 本義指降低、減少,引申為給予低的評價、批評、指責,含有輕視、看不起的意味。來源:《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對“貶”的釋義包含“批評;指責”和“降低;減低”。
    • 絕: 本義指斷絕、窮盡,引申為完全、徹底、極端、到了極點。
    • 貶絕: 将“貶”和“絕”結合,意指極其嚴厲地貶低、否定、斥責,不留餘地,達到徹底否定的地步。它強調的不僅是批評,而且是極端的、全盤的否定,帶有強烈的批判性和決絕的态度。來源:《漢語大詞典》及《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在解釋複合詞時,常通過分析語素義來推導整體含義。
  2. 用法特點:

    • 對象: 常用于對人物(如曆史人物、政敵、思想流派)、學說、觀點、行為、事物等進行評價。
    • 語境: 多出現在學術評論、曆史評價、政論文章或帶有強烈主觀色彩的批判性文字中,語氣莊重、嚴肅,感情色彩強烈且負面。
    • 程度: 表示的否定程度非常深,遠超一般的“批評”或“貶低”,接近于“徹底否定”、“全盤抹殺”、“批倒批臭”。
    • 結構: 常作謂語,如“對某人/某事大加貶絕”;有時也作定語,如“貶絕之詞”。
  3. 語源與例證(需結合古籍):

    • 雖然“貶絕”作為固定複合詞在古代經典中直接出現的頻率不算極高,但其構成語素在古代文獻中廣泛使用,且組合後的含義符合古漢語表達習慣。
    • 其思想内涵與古代“褒貶”曆史人物的傳統(如《春秋》筆法)以及激烈的學術論争(如儒家對異端的批判)有聯繫。例如,在評價某些曆史人物或學派時,史家或學者可能會使用類似“深加貶斥”、“痛加诋毀”等表達,其強度與“貶絕”相當。來源:對古代漢語表達習慣和史學、哲學論著風格的分析。
  4. 近義詞辨析:

    • 貶低: 泛指給予較低的評價,程度相對較輕。
    • 貶斥: 指貶低并斥責,帶有明顯的責備意味。
    • 诋毀: 指惡意毀謗、污蔑,強調捏造事實進行攻擊。
    • 否定: 表示不承認、不同意,是較為中性的表達。
    • 貶絕: 是貶斥、否定的極端強化版,強調徹底性、嚴厲性和不留情面,帶有強烈的批判決心和情感色彩。來源:《現代漢語同義詞詞典》(語文出版社)對相關詞彙的辨析。

“貶絕”意指以極其嚴厲、徹底、決絕的态度和言辭進行貶低、否定和斥責,不留任何餘地或肯定之處。它是一個書面色彩濃厚、否定程度達到極緻的詞彙,常用于對人物、思想、行為等進行全盤否定性的批判。

網絡擴展解釋

“貶絕”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兩層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1.貶抑至極點

指對某人或事物的評價極度貶低,達到極緻程度。這一用法常見于古典文獻,如《公羊傳·昭公元年》中提到“貶絶然後罪惡見”,梁啟超在《中國專制政治進化史論》中也引用此詞,強調對行為的徹底否定。

2.貶低、诋毀

泛指不公正的批評或否定,帶有不尊重的意味。例如唐代張九齡在《後漢徵君徐君碣銘》序中提及“貶絶在心”,清代陳确的《大學辨》也使用此詞表示貶損之意。現代語境中,多用于指責他人言行不當或勸誡避免此類行為。

使用場景

注意事項

不同權威來源對詞義的側重略有差異,建議結合具體語境理解。如需更深入考據,可參考《公羊傳》等古籍原文。

别人正在浏覽...

卬角般比标號波旬不虔讒計朝則楚翼辭富居貧帶郭搗叉子蹈弦洞越犢鼻騧方骖并路紡車非時漿蜚兇流屍粉腸風灣夫娘附葬官戶嘑爾蹴爾豁綽餞頂牋劄錦緞鏡面儆息糠燈饋飧淚珠樂憂纚笄林巒李廷珪墨镂镌羅織馬蹄草悶苦靡旃沒奈何配乾破甑淺弱輕艑曲盝肉飛眉舞乳制品生存生結香睡味骕骕銅池外族斡維五老峰屋下蓋屋錫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