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兀尔的意思、兀尔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兀尔的解释

寂静貌。 唐 白居易 《首夏》诗:“兀尔水边坐,翛然桥上行。” 宋 苏轼 《祭吴子野文》:“呜呼 子野 ,道与世违。寂默自求,闔门垂幃,兀尔坐忘。” 宋 陆游 《夜意》诗之二:“兀尔遗身世,东窗待日升。”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兀尔”是汉语中较为少见的组合词,其含义需结合古汉语语境分析。《汉语大词典》中“兀”本义指山石突兀之态,引申为静止独立的状态;“尔”在古汉语中多作代词或语气词,表强调或转折。二字连用可见于唐代文献,如白居易《渭村退居》中“兀尔水边坐”一句,此处“兀尔”形容人独坐沉思的静态画面。

从训诂学角度解析,“兀尔”可作双重理解:其一指物理形态的孤高静止,如宋代《广韵》注“兀,不动也”,与“尔”组合强化状态描述;其二表精神层面的超然独立,如清代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引申“兀”为“特立不群”之意,与陶渊明诗句“悠然见南山”的意境相通。

该词在现代汉语中已鲜少单独使用,但在研究古典文学时仍具价值。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收录个别方言区保留的“兀尔坐定”等短语,用以描述长时间保持坐姿的状态。

网络扩展解释

“兀尔”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分析综合呈现:

一、基本解释

“兀尔”意为寂静、沉静的状态,多用于描述人物独处时的宁静心境或环境氛围。例如:

二、单字解析

  1. 兀(wù/wū):
    • 本义指高耸或秃顶状(如“蜀山兀”),引申为静止独立的状态。
    • 在“兀尔”中侧重表达静止、孤寂的意境。
  2. 尔(ěr):
    • 文言助词,可作代词(如“尔曹”)或词尾(如“卓尔”)。
    • 此处为词缀,加强“兀”的意境表达。

三、文学应用

该词常见于唐宋诗词:

四、现代使用

现代汉语中已鲜见使用,主要作为文学鉴赏词汇存在。部分网页提及北欧神话关联(如),实为误解,需注意区分。

提示:若需深入探究具体诗句背景,可查阅《全唐诗》《苏轼文集》等典籍。

别人正在浏览...

北狩必躬必亲步叉侧附陈琳檄迟滞點鬼録厎厉遏灭鹅溪白乏力返老还童改节割驩拱肩缩背光晃鬼脸钱国蹶皇粮化若偃草歼伤骄肠金陀郡丞军费开緑灯抗粮姱辞廉顺灵徒力穑鸾翼蛮果毛卷孟飨谬议娘子军仆御谯责弃背天下清鉴轻狡情款毬式去处任命状膳牌蛇欲吞象饰情矫行石筵水蛆丝脉讨面皮帖发铁汉玩儿坏无功乡无所不用其极闲花小步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