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 唐 代诗人 贾岛 。语出 宋 苏轼 《祭柳子玉文》:“ 郊 寒 岛 瘦, 元 轻 白 俗。” 明 徐渭 《次夕降抟雪》诗:“寒 郊 瘦 岛 吟成蛰,煖肉肥肌屏作闺。”
“瘦岛”是汉语词汇,特指唐代诗人贾岛,其来源与文学评价密切相关。以下是详细解释:
词源出处
该词源自宋代苏轼《祭柳子玉文》中的名句“郊寒岛瘦,元轻白俗”。苏轼以“寒”“瘦”分别概括孟郊与贾岛的诗风,其中“瘦”形容贾岛诗歌的冷峻、简练与孤峭。
文学含义
“瘦”并非字面意义的消瘦,而是指贾岛诗歌语言精炼、意境清冷的特点。其诗多写荒僻之景与孤寂之情,如《题李凝幽居》中的“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以苦吟著称,注重字句推敲。
后世引用
明代徐渭在《次夕降抟雪》中化用此典:“寒郊瘦岛吟成蛰”,进一步强化了“瘦岛”作为贾岛诗风代称的文学地位。
与“郊寒”的对比
同句中“郊寒”指孟郊诗风的凄苦寒涩,而“岛瘦”更侧重贾岛诗歌的孤寂冷峭,二者并称体现了中唐苦吟派诗人的不同艺术倾向。
参考资料:
若需查看更多用法示例或历史文献记载,可查阅苏轼文集及《汉语大词典》相关条目。
《瘦岛》是一个汉字词组,它的意思是指一个形状狭长、面积不大的岛屿。这个词通常用来形容某个地理位置上的岛屿,与一般的岛屿相比较,瘦岛的特点是长而狭窄,面积相对较小。
《瘦岛》这个词的部首是“石”,它是形声字。字的上半部分是“石”字的部首,“岛”则是为了表示意义加到字中的部分。整个词的总笔画数为18画。
《瘦岛》这个词的来源并没有具体的来源记录,它是根据实际地理环境和岛屿形状的特点而被创造出来的。在许多岛屿中,存在着长而狭窄的岛屿,后来人们用《瘦岛》这个词来形容这类特殊形状的岛屿。
《瘦岛》在繁体字中的写法为「瘦島」。
古代汉字对于《瘦岛》这个词的写法也存在差异。在古代汉字中,石的部首写作「石」,而岛的部分写作「屿」,整体连写成「石屿」。
1. 这个国家有许多瘦岛,它们延绵数百公里,但只有几百米宽。
2. 那个瘦岛上的居民凭借渔业为生。
与《瘦岛》相关的组词有:
1. 瘦长:形容物体细长而瘦小。
2. 瘦弱:形容身体孱弱、不健壮。
3. 小岛:指面积较小的岛屿。
《瘦岛》的近义词有:窄岛、细长岛。
反义词主要是指瘦岛形态相对较胖或面积较大的岛屿,例如:肥岛、宽岛。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