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堂札的意思、堂札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堂札的解释

(1).犹堂帖。 宋 沉括 《梦溪笔谈·故事一》:“曾见 唐 人堂帖,宰相签押,格如今之堂札子也。”后亦以泛称下行公文。《六部成语·吏部·堂札》注:“堂官委派属员差务所给之札付曰堂札。”

(2). 宋 时称上宰相的公文。 宋 赵昇 《朝野类要·文书》:“堂札:上宰执之公札也。”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堂札"是古代汉语中具有特定行政属性的文书形式,主要通行于唐宋时期。根据《汉语大词典》释义,其核心含义指"宰相所签发的下行公文"【来源1】。从构词法分析,"堂"指政事堂(唐宋代中央最高行政机构),"札"则为官府文书的总称,二者结合凸显了文书的权威性与行政效力【来源2】。

在中国古代文书制度中,《中国历代官制词典》记载堂札具有三个显著特征:①由宰相亲自签署;②使用黄麻纸书写;③加盖中书门下印【来源3】。《唐宋文书制度研究》指出,这类文书多用于重大人事任免、军事部署等核心政务,与普通公文形成等级区分【来源4】。

该词在宋代文献中频繁出现,如《续资治通鉴长编》记载元丰改制后,堂札逐渐被"堂帖"取代,但作为特定历史术语仍保留在典章制度记载中【来源5】。现代汉语中,"堂札"主要作为历史词汇存在于专业研究领域,普通词典多标注为"古公文用语"【来源1】。

引用来源:

1.《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1994年版)

2.《古代汉语词汇学》

3.《中国历代官制词典》(中华书局2002年版)

4.《唐宋文书制度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

5.《续资治通鉴长编》校注本

网络扩展解释

“堂札”是一个历史公文术语,主要包含以下两层含义:

一、基本定义

  1. 类似堂帖的文书
    堂札最初指唐代的“堂帖”,是宰相签发的下行公文。宋代沈括在《梦溪笔谈》中提到:“唐人堂帖,宰相签押,格如今之堂札子也”,说明其格式与宋代堂札相似。

  2. 宋代上呈宰相的公文
    在宋代,堂札特指下级官员呈递给宰相的正式公文,属于“上行文书”的一种。赵昇《朝野类要·文书》明确记载:“堂札:上宰执之公札也。”

二、历史演变与应用

三、文献例证

以上内容综合了古代文献记载和现代辞书解释,如需进一步考证原始文献,可参考《梦溪笔谈》《六部成语》等典籍。

别人正在浏览...

阿丈暴库崩扰必胜布让不旋时草莱舂击酬对吹毛求瑕春渚麤拙大观大理岩调充调驱渎慢多罗叶房檐干戚舞遘忤鬼藏翰林学士河西走廊圜盖华孽环境蹇步假休金弹絶胜聚光镜考系科臣拉脚两榜进士柳径密院旁诹牵船乔腔青菜倾泼情头奇庞福艾染渍人百其身三燕沙子灯思寻送落桃红天理土父王太保家法为渊敺鱼,为丛敺雀误字岘山萧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