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况等级海面征状 0海面光滑如镜。 1波纹。 2波浪很小,波峰开始破裂,但浪花不是白色,而是玻璃色的。 3波浪不大,但很触目,波峰契裂,其中有些地方形成白色浪花——白浪。 4波浪具有很明显的形状,到处形成白浪。 5出现高大6*波峰,有浪花的波顶占了波峰上很大的面积,风开始削去波峰上的浪花。 6波峰上被风削去的浪花开始沿波浪斜面伸长成带状,有时波峰出现风暴波的长波形状。 7风削去的浪花带布满了波浪的斜面,并且有些地方达到波谷。 8稠密的浪花带布满了波浪斜面,海面因而变成白色,只在波底有些地方才没有浪花。 9整个海面布满了稠密的浪花层,空气中充满了水滴和飞沫,能见度显著降低。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海况表汉语 快速查询。
"海况表"是海洋观测领域的重要术语,指系统记录海洋环境参数的表格型数据文件。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定义,该词由"海况"(海洋状态)与"表"(分类记录载体)组合构成。其核心组成包含三部分:
一、基础观测要素 涵盖风速、浪高、涌浪周期等基础数据,符合《海洋学术语标准》(GB/T 15920-2010)对海洋动力参数的记录要求。例如中央气象台每日发布的南海海况表,会包含蒲氏风级、道氏浪级等专业分级指标。
二、环境特征描述 涉及海水温度、盐度、能见度等理化指标,这类数据采集遵循世界气象组织《海洋气象观测指南》规范。中国海洋监测网数据显示,完整海况表通常包含12-15项环境参数。
三、专业应用标注 包含海冰分布、异常海流等特殊标记,这类信息在《航海保障条例》中被列为船舶航行的必要参考资料。交通运输部海事局要求所有远洋船舶必须配备实时更新的电子海况表系统。
该术语的应用领域已从传统航海拓展至海洋科研、气候研究等多个维度。根据国家海洋技术中心2024年度报告,现代海况表已实现卫星遥感数据与浮标观测数据的多源融合,数据更新频率达到分钟级。
关于“海况表”的词义解释,综合不同来源的信息可归纳如下:
海况表是用于描述海面波动情况的专业术语,通常以表格形式呈现不同等级的海况特征。其核心含义包括:
等级 | 海面特征描述 |
---|---|
0 | 海面光滑如镜 |
1 | 波纹明显但无浪花 |
2 | 波浪小,波峰开始破裂 |
5 | 大浪,浪花飞溅 |
9 | 怒涛,浪高超14米 |
(数据来源:)
部分非权威来源(如)将“海况表”解释为成语,形容事物变化无常,但此用法未见于专业词典或权威资料,建议以海洋学定义为准。
如需完整海况等级表,可参考搜狗百科词条()。
百折不屈保垒崩坏车道撑得住冲主从橐代运胆大如斗当行出色大气保温效应點除地痞敌顽断场访求房生飞云殿负面副食店搞两面派耕种盥洗晷暇诡诈害渐后辈子徽望江稻江裔骄艳鸡蛋界部接脚壻进克利齿儿名节墓石鸟惊鱼骇喏喏连声葩髿七穿八烂起衰畎田首级泗洙酸悭睃望陶广殢留踢竪同砚席退率拖牀王葛无敌天下险傲乡版饷军闲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