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儉節的意思、儉節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儉節的解釋

(1).節約,節省。《墨子·辭過》:“儉節則昌,淫佚則亡。”《漢書·食貨志》:“ 文帝 即位,躬修儉節,思安百姓。” 宋 葉適 《呂君墓志銘》:“徒以儉節勤力,能使田桑不失利而已。” 明 李東陽 《賀感樓先生妻王氏墓志銘》:“銖存兩積,積且富,益儉節如貧時。”

(2).廉潔忠貞有節操。《史記·李斯列傳》:“且夫儉節仁義之人立於朝,則荒肆之樂輟矣。” 漢 蔡邕 《議郎胡公夫人哀贊》:“孤 顥 儉節,用免咎悔。”《後漢書·趙咨傳》:“ 咨 在官清簡,計日受奉,豪黨畏其儉節。”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儉節"的漢語詞典釋義

儉節(jiǎn jié)是一個古漢語複合詞,由“儉”與“節”二字構成,核心含義為節儉、節約,尤指在物質用度上克制欲望,避免浪費。以下從語義、典籍用例及文化内涵分述:


一、單字本義

  1. 儉(jiǎn)

    • 本義:自我約束,不放縱。《說文解字》釋為“約也”,即收斂、節制之意。
    • 引申義:特指生活用度精簡,不奢侈。如《論語·八佾》中“禮,與其奢也,甯儉”。
  2. 節(jié)

    • 本義:竹節,引申為限制、約束。《說文解字》注“竹約也”,後泛指節制、調控。
    • 引申義:指行為或用度的分寸感,如“節用”“節制”。

二、合成詞釋義

“儉節”強調雙重約束,即通過内在自律(儉)與外在規範(節)實現節約:


三、文化内涵

“儉節”在中國傳統文化中被視為重要德行:

  1. 個人修養:儒家視其為君子品質,如《禮記》言“君子儉以養廉”。
  2. 治國理念:道家與墨家均主張“去奢崇儉”,如老子“治人事天莫若啬”(儉啬)。
  3. 社會影響:曆代家訓(如《朱子家訓》)皆強調“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将儉節融入倫理教化。

權威參考來源

  1.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商務印書館,2012年。
    • 收錄“儉節”詞條,釋義為“節約儉省”。
  2. 《說文解字注》(清·段玉裁),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
    • 對“儉”“節”單字的形音義考據。
  3. 《墨子今注今譯》,譚家健注譯,商務印書館,2019年。
    • 解析“儉節”在墨家思想中的實踐意義。

(注:因古漢語詞彙的學術引用多源于紙質典籍,此處提供權威出版物信息,未添加網絡鍊接以确保嚴謹性。)

網絡擴展解釋

“儉節”是一個漢語詞彙,包含以下兩層含義:

一、基礎釋義

  1. 節約,節省
    指在物質或資源的使用上保持節制,避免浪費。例如《墨子·辭過》中提到“儉節則昌,淫佚則亡”,強調節儉對國家昌盛的重要性。
    其他文獻引用:

    • 《漢書·食貨志》記載漢文帝“躬修儉節,思安百姓”。
    • 宋代葉適《呂君墓志銘》稱其“儉節勤力,能使田桑不失利”。
  2. 廉潔忠貞有節操
    形容人品行高潔,堅守道德準則。如《史記·李斯列傳》提到“儉節仁義之人立於朝,則荒肆之樂輟矣”,《後漢書·趙咨傳》亦贊其“儉節”為官清廉。

二、綜合解析

三、補充說明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使用頻率較低,更多見于古籍或正式文體。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墨子》《漢書》等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綳瓷崩角并處播殖犲狼常均唱造錘鈎詞性焠針地緣發極豐夥馮相氏芙蕖負袟篙律梏掠河路佳兵餞歲叫座赍刺诘折精赤條條窘然可歎枯枿蘭陵王斂閃六丁婁子脈散美異夢撒綿帛密耗逆億匏壺辟車橋接邱隰熱腹箬簍删剪石刻世箴孀居斯琴高娃泰豆太平策讨嚣天底下天械聽喚推風脫贈香花線裝書小番子閑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