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儉節的意思、儉節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儉節的解釋

(1).節約,節省。《墨子·辭過》:“儉節則昌,淫佚則亡。”《漢書·食貨志》:“ 文帝 即位,躬修儉節,思安百姓。” 宋 葉適 《呂君墓志銘》:“徒以儉節勤力,能使田桑不失利而已。” 明 李東陽 《賀感樓先生妻王氏墓志銘》:“銖存兩積,積且富,益儉節如貧時。”

(2).廉潔忠貞有節操。《史記·李斯列傳》:“且夫儉節仁義之人立於朝,則荒肆之樂輟矣。” 漢 蔡邕 《議郎胡公夫人哀贊》:“孤 顥 儉節,用免咎悔。”《後漢書·趙咨傳》:“ 咨 在官清簡,計日受奉,豪黨畏其儉節。”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儉節”是一個漢語詞彙,包含以下兩層含義:

一、基礎釋義

  1. 節約,節省
    指在物質或資源的使用上保持節制,避免浪費。例如《墨子·辭過》中提到“儉節則昌,淫佚則亡”,強調節儉對國家昌盛的重要性。
    其他文獻引用:

    • 《漢書·食貨志》記載漢文帝“躬修儉節,思安百姓”。
    • 宋代葉適《呂君墓志銘》稱其“儉節勤力,能使田桑不失利”。
  2. 廉潔忠貞有節操
    形容人品行高潔,堅守道德準則。如《史記·李斯列傳》提到“儉節仁義之人立於朝,則荒肆之樂輟矣”,《後漢書·趙咨傳》亦贊其“儉節”為官清廉。

二、綜合解析

三、補充說明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使用頻率較低,更多見于古籍或正式文體。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墨子》《漢書》等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儉節的意思

儉節是一個有着深刻文化内涵的詞語,主要表示節儉、節制的意思。這個詞彙蘊含着節約、勤奮、節制等美德,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要價值觀之一。

拆分部首和筆畫

儉節這個詞可以拆分成兩個部首:亻、昔。其中,“亻”是人的部首,“昔”是古代一種很少用的部首。

根據筆畫的分析,儉節這個詞一共有8個筆畫。

來源和繁體

儉節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最早見于《論語·為政》:“君子以儉德辟邪。”在這裡,“儉”指的是節儉之德。

在繁體中,儉節的寫法為「儉節」。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代漢字中,“儉”字的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由辶與又構成。而“節”字則與現代寫法相同。

例句

1. 他平時非常愛惜糧食,具有很好的儉節觀念。

2. 在這個消費觀念泛濫的時代,我們應該更加注重培養儉節的品質。

組詞、近義詞、反義詞

組詞:節儉、節約、勤儉、勤勞。

近義詞:節約、節流、節省。

反義詞:奢侈、揮霍、鋪張。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