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犬马之养的意思、犬马之养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犬马之养的解释

《论语·为政》:“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於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后因以“犬马之养”为供养父母的谦辞。 宋 王安石 《上相府书》:“故輒上书闕下,愿殯先人之丘冢,自託於筦库,以终犬马之养焉。” 清 袁枚 《随园随笔·诸经》:“疏称:臣早失父母,犬马之养,已无所施。”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犬马之养”是一个源自中国古代典籍的成语,其含义深刻,常用来形容一种对待父母或长辈的方式。以下从汉语词典角度对其详细解释:

一、基本释义 “犬马之养”字面意思是指像饲养狗和马一样供养父母或长辈。其核心含义在于:

  1. 物质供养但缺乏敬意:指仅仅提供食物、住所等基本物质需求来赡养父母,就像对待家养的牲畜(犬马)一样,只满足其生存所需。
  2. 贬义色彩浓厚:这个成语带有强烈的批评意味,强调这种供养方式忽略了子女对父母应有的发自内心的尊敬、关爱和情感上的慰藉,是孝道有亏的表现。

二、出处与典故 此成语直接来源于儒家经典《论语》。《论语·为政》中记载了孔子弟子子游问孝,孔子回答道:

“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孔子在此明确指出,仅仅做到“能养”(提供物质供养)是不够的,因为连狗和马这样的牲畜都能得到人的饲养(“皆能有养”)。如果对父母没有发自内心的尊敬(“不敬”),那么赡养父母与饲养犬马又有什么区别呢(“何以别乎”)?

三、引申义与用法

  1. 批判不孝行为:成语主要用于批评那些只尽物质赡养义务,却对父母态度冷漠、缺乏精神关怀和尊重的行为。它揭示了孝道的核心不仅在于物质供给,更在于内心的敬爱。
  2. 强调“敬”的重要性:与“犬马之养”相对的是包含“敬”的孝道。儒家认为,“敬”是区分人伦之孝与动物饲养的根本标志。真正的孝是“养”与“敬”的结合。
  3. 现代启示:在现代社会,该成语依然具有警示意义,提醒人们赡养老人不仅要保障其物质生活无忧,更要注重精神赡养,给予关爱、陪伴和尊重。

四、权威辞书释义佐证

五、总结 “犬马之养”是一个源自《论语》的成语,深刻体现了儒家对孝道的理解。它特指那种只提供物质生活保障,却缺乏对父母应有的尊敬、关爱和精神慰藉的赡养方式。该成语具有强烈的批判性,提醒人们真正的孝道是物质奉养与精神敬爱的高度统一。其权威释义可见于《论语》原文及《汉语大词典》、《古代汉语词典》、《现代汉语词典》等权威辞书。

网络扩展解释

“犬马之养”是一个汉语成语,源自《论语·为政》,其含义和用法如下:

基本释义


出处与背景


用法与示例

  1. 谦辞用法:
    用于表达对父母物质供养的谦逊态度。
    例句:

    • 宋代王安石《上相府书》:“愿殡先人之丘冢,自托于管库,以终犬马之养焉。”
    • 清代袁枚《随园随笔》:“臣早失父母,犬马之养,已无所施。”
  2. 语法结构:

    • 偏正式结构,作宾语,含褒义或中性色彩。

核心思想

强调孝道的核心不仅是物质供给,更需发自内心的敬重。孔子借此提醒后人:若缺乏情感投入,孝行便失去意义。


如需进一步了解例句或历史用例,可参考《论语》原文及宋代、清代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百年之约保识被酒辨反冰凌花播物不可言宣长虫成德窗板遄迅春鷰刺芒袋鼠玳燕砥才低头东武放头房子風聲賤人锋猬父兄歌啸隔斜函管和鹄红泉黄家健倒极诋鸡毛官鸡群鹤硁鄙阑出脸脑灵书龙吹闷满秒忽缗课内禁磐郢浅弊毬子菊诠择曲曲日记簿入眠沈实试贡斯洛伐克松布台词探揣头直上违寒显仕险畏鞋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