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語本《詩·鄘風·君子偕老》:“胡然而天也!胡然而帝也!”原形容服飾容貌如同天神,後因以“胡天胡帝”表示極其崇高尊貴。 蔡東藩 許廑父 《民國通俗演義》第三七回:“輿門開處,但見一位華裝炫飾,胡天胡帝的嬌娃,姗步下輿。”
(2).用于貶義,形容言語荒唐、行為放肆。 況周頤 《蕙風詞話》卷一:“名手作詞,題中應之義,不妨三數語説盡,自餘悉以發抒襟抱……長言之不足,至乃零亂拉雜,胡天胡帝,其言中之意,讀者不能知,作者亦不蘄其知。” 周亮 《次石庵冬日感懷韻》:“胡天胡帝心如醉,疑雨疑雲夢正濃。”亦作“ 胡天胡地 ”。 阿英 《西門買書記》:“也有一兩家兼售古書了,但他們不識貨,開價往往是胡天胡地。”
胡天胡帝
釋義:
該成語為聯合式結構,本義形容女子容貌美豔絕倫,宛若天神或帝王般高貴不可方物,後引申為行為放縱失禮、不拘法度。含褒貶雙重色彩,需結合語境判斷。
語源考據
典出《詩經·鄘風·君子偕老》:
“胡然而天也?胡然而帝也?”
漢代鄭玄箋注:“何由然尊之如天?何由然敬之如帝?”原指衛宣姜服飾華美,儀态如天神帝王般令人敬畏。
核心語義分層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
“① 稱譽女子之美。② 形容肆無忌憚的行為。”
例證:郭沫若《文藝論集》評《西廂記》:“莺莺之嬌媚,可謂胡天胡帝。”
《辭源》(修訂本):
“本謂服飾儀态如天神,後多指美豔或放蕩。”
書證:清·黃遵憲《聶将軍歌》:“胡天胡帝片時中,血花箭激流猩紅。”
古典文學常以“天/帝”喻極緻之美(如《長恨歌》“天生麗質難自棄”),強化視覺神聖感。
禮教傳統中,“僭越天威”暗含對女性逾矩的貶斥(參見《禮記·内則》對儀容的規訓)。
注:本文釋義綜合古典文獻、權威辭書及語境用例,考據詳見上述學術著作。
“胡天胡帝”是一個源自《詩經》的成語,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中有不同側重,以下是詳細解釋:
本義與褒義用法
原指服飾、容貌如天神般美麗,後引申為對人或事物的極度崇敬。例如《隋唐演義》描述楊貴妃“胡天胡帝,傾國傾城”,即贊其容貌絕世()。
貶義用法
在清代文獻(如《蕙風詞話》)中,該詞也用于形容言行荒唐、放肆,含貶義。例如“胡天胡帝,其言中之意,讀者不能知”()。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詩經》原文或《漢語大詞典》等權威資料。
按勞取酬柏人薄斂不子察聽赤壁矶赤炖炖沖排初肇綷粲端坐惡人先告狀兒女子鳳凰皁隸蜉蝣島割恩斷義虼蜋公啟合殺烘明皇彜湖南豁邊火候禍辱夾間江實界定诘對浄巾寄生囊僦載糾枝擊築悲歌老伴類禋骊黃六材流戶砻斫芒芋慢令迷津南為南烏暖溶溶披砍蒲昌海欽賢館擾怨殺止麝香骢天廐天險體緻筒竹頭鬓杌床顯大小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