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語本《詩·鄘風·君子偕老》:“胡然而天也!胡然而帝也!”原形容服飾容貌如同天神,後因以“胡天胡帝”表示極其崇高尊貴。 蔡東藩 許廑父 《民國通俗演義》第三七回:“輿門開處,但見一位華裝炫飾,胡天胡帝的嬌娃,姗步下輿。”
(2).用于貶義,形容言語荒唐、行為放肆。 況周頤 《蕙風詞話》卷一:“名手作詞,題中應之義,不妨三數語説盡,自餘悉以發抒襟抱……長言之不足,至乃零亂拉雜,胡天胡帝,其言中之意,讀者不能知,作者亦不蘄其知。” 周亮 《次石庵冬日感懷韻》:“胡天胡帝心如醉,疑雨疑雲夢正濃。”亦作“ 胡天胡地 ”。 阿英 《西門買書記》:“也有一兩家兼售古書了,但他們不識貨,開價往往是胡天胡地。”
“胡天胡帝”是一個源自《詩經》的成語,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中有不同側重,以下是詳細解釋:
本義與褒義用法
原指服飾、容貌如天神般美麗,後引申為對人或事物的極度崇敬。例如《隋唐演義》描述楊貴妃“胡天胡帝,傾國傾城”,即贊其容貌絕世()。
貶義用法
在清代文獻(如《蕙風詞話》)中,該詞也用于形容言行荒唐、放肆,含貶義。例如“胡天胡帝,其言中之意,讀者不能知”()。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詩經》原文或《漢語大詞典》等權威資料。
《胡天胡帝》是一個漢語詞語,也是一個成語,意指指某人行為無法無天,妄自尊為天神和帝王,十分嚣張和狂妄。
《胡天胡帝》由“胡”、“天”、“胡”、“帝”四個字組成。
拆分部首和筆畫:
《胡天胡帝》最早出自元代曹彬的《廉吏志傳》:“胡天無天皇為君,胡帝無帝王為尊。”意思是說明了胡人之民無天皇之君,無帝王之尊。
《胡天胡帝》的繁體字為「胡天胡帝」。
《胡天胡帝》在古漢字寫法中的變體可能存在差異。例如,可能會用「胡」的古字形「㐌」替代現在的「胡」字。
他自我感覺非常高傲,認為自己就是胡天胡帝,無所不能。
構成《胡天胡帝》的四個字都可以單獨與其他字組成新的詞語:
與《胡天胡帝》有類似或相似意思的詞語包括:
與《胡天胡帝》相反意義的詞語包括: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