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a survivor of a murder attempt]∶命案发生时在现场而没有被杀、可以提供情况的人
(2) [a prisoner who can furnish information]∶可提供情况的罪犯或俘虏
(3) [support one's family]∶维持生活;糊口
养家活口
(4) [flexible]∶较活动的口气;活话
他听见队长的话有点儿活口,觉得事情有希望成功
(1).养活家中人口。《红楼梦》第九九回:“那些书吏衙役,都是花了钱买着粮食的衙门,那个不想发财?俱要养家活口。”
(2).活的见证人或知情人。 明 刘若愚 《<酌中志>序》:“活口公论,可尽掩耶?”《红楼梦》第一百回:“我求妈妈暂且养养神,趁哥哥的活口现在,问问各处的账目。” 沉从文 《新与旧·失业》:“还不是嚓的一下……不那个,留下个活口有我们好处?”
(3).留有余地而不说死的话。 赵树理 《三里湾·马家院》:“﹝ 满喜 ﹞说罢就故意走开,不过还留了个活口,准备让她想想之后再来找他。” 老舍 《四世同堂》四八:“人家对谁都留着活口儿,对谁都不即不离的。因此,无论谁上台,都有他们的饭吃,他们永远是大人物!”
“活口”是一个多义词,其含义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主要包含以下四类释义:
命案幸存者或知情人
指案件发生时在场且未被杀害,能够提供线索或作证的人。例如:“警方通过活口提供的线索迅速破案。”
可提供情报的俘虏或罪犯
常见于军事或司法领域,指被抓获后能交代信息的对象。例如:“审讯活口是获取敌方情报的重要方式。”
建议在实际使用中根据上下文选择合适义项,司法、文学等领域需特别注意语境差异。
活口,拆分部首:⺄⺍,拆分笔画:5,是一个汉字词语。它通常用来形容各种可以用口咬住或吞咽的东西,也可以指人留着活命的希望。
「活口」在古代是指能吞下东西的嘴巴。它的出现时间较早,最早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当时,这个字以「口」为本字,「活」则是其寓意。“活”表示生命的意味,而“口”表示食欲和进食的函数,合起来就是吃东西活命的意思。
「活口」在繁体中的写法是「活口」,其结构和简体相同,只是形状上稍有差异。
在古时候的汉字写法中,「活口」以「口」为本字,下方加上横线,形状类似现代写法中的「古」字。另外,一些古代书法家还可以在字的周围加上一些装饰线条,使字的形状更加美观。
1. 这块肉真鲜嫩可口,让人咽下活口也不停下来。
2. 在残酷的环境下,他只有保存活口的机会。
3. 尽管前途未卜,他仍然抱着活口生存的希望。
活鱼、活动、活力、口舌生活、活得漂亮
有口生活、口腔、咀嚼、咽
死口、绝口、困口、咽不下、吞不下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