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犀柄的意思、犀柄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犀柄的解释

指犀柄麈尾。 唐 陆龟蒙 《村夜》诗之一:“遇敌舞虵矛,逢谈捉犀柄。” 宋 苏轼 《径山道中次韵答周长官》:“不如从我游,高论发犀柄。”参见“ 犀柄麈尾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犀柄

指以犀牛角制成的器物握柄,特指古代拂尘(麈尾)或刀剑等器具的犀角手柄。该词属偏正结构,“犀”强调材质,“柄”指器物的手持部分。

核心释义

  1. 材质特性

    犀角质地坚硬细密,纹理独特,具有防滑、耐腐等实用价值,且因稀缺性被视为贵重材料。古代匠人常选取亚洲犀角(如印度犀、爪哇犀)制作高端器具握柄。

  2. 文化象征

    犀柄器具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尤为盛行,成为名士清谈时手持麈尾的标配。《世说新语》载:“王夷甫(王衍)容貌整丽,妙于谈玄,恒捉白玉柄麈尾,与手都无分别。” 虽未直言犀柄,但可见材质象征身份。唐代后更延伸为权力意象,如李贺诗云“犀柄当风揖”,喻指执柄者的威仪。

  3. 工艺关联

    犀柄常与“麈尾”结合,构成“犀柄麈尾”的固定搭配。宋代《营造法式》提及犀角需经蒸煮软化、雕琢打磨等工序,方成合握之柄。明清时期多用于刀剑装具,故宫博物院藏清宫佩刀可见犀角缠丝柄实例。

文献佐证


参考资料

  1. 《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犀柄"词条
  2. 《世说新语·容止》(中华书局)
  3. 《营造法式·雕作制度》(人民出版社)
  4. 《格古要论·珍奇论》(浙江古籍出版社)

网络扩展解释

“犀柄”是一个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在不同语境中有两种解释:

  1. 器物指代
    主要指向“犀柄麈尾”,即用犀牛角制成的麈尾(古代一种类似拂尘的器具,常用于清谈或仪仗)。
    例如唐代陆龟蒙《村夜》中的“逢谈捉犀柄”,宋代苏轼《径山道中》的“高论发犀柄”,均指手持犀柄麈尾参与高谈阔论的情景。

  2. 比喻义(需谨慎参考)
    部分资料提到“犀柄”可比喻“顶天立地的气概或坚定不移的决心”,但此解释未见于多数权威文献,可能与“犀牛角坚硬”的特性引申有关,建议结合具体语境判断。

补充说明:
“麈尾”是古代名士清谈时使用的雅器,犀柄材质象征持有者的身份与风度。需注意该词属于生僻词汇,现代汉语中极少使用。

别人正在浏览...

稗官词宝器八音琴边笳辩眼别绪不择酲烦城河痴迷筹设触途楚巫当面错过鼎彜独逝分损浮汩感恋隔壁攻围贵璞好善嫉恶豪异虺穨加官进禄简在帝心敬业乐群究归九锡狂涛力挽狂澜卵脬鲁连子髦俊谋叛木椌搒捶起开磲椀扰嚷肉山儒效散件三脚架搔头抓耳赸撒实生苗受直数番家竖柜榻车坦克兵掏火耙铁胎弓童观頽垣败井现丑想望丰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