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昏垫的意思、昏垫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昏垫的解释

陷溺。指困于水灾。亦指水患,灾害。《书·益稷》:“洪水滔天,浩浩怀山襄陵,下民昏垫。” 孔颖达 疏:“言天下之人,遭此大水,精神昏瞀迷惑,无有所知,又若沉溺,皆困此水灾也。 郑 云:‘昏,没也;垫,陷也。 禹 言洪水之时,人有没陷之害。’” 南朝 宋 谢灵运 《游南亭》诗:“久痗昏垫苦,旅舘眺郊歧。” 宋 王安石 《上龚舍人书》:“比闻天子念东南之民困于昏垫,輟侍从之臣,亲至其地以劳徠安集之。” 清 魏源 《筹河篇下》:“ 沁水 浊悍衝决,使北行入 运 ,则 卫辉 必有昏垫之虞。”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昏垫是汉语中一个较为生僻的文言词汇,其核心含义指陷溺于困境而迷惘无措的状态,多用于形容人遭遇灾祸或精神困顿时的迷失与痛苦。以下是具体解析:

一、字义溯源

  1. 本义构成

    “昏”本指日暮昏暗,引申为神志不清或迷乱(《说文解字》:“昏,日冥也”);“垫”原指地面下陷(《说文》:“垫,下也”),后扩展为陷溺、困顿。二字组合后,形容人如坠黑暗深渊,身心俱困。

    来源:《汉语大词典》(第二版)第5册,第1283页;《王力古汉语字典》第102页。

  2. 经典出处

    最早见于《尚书·益稷》:“洪水滔天,浩浩怀山襄陵,下民昏垫。”描述上古洪水肆虐时民众陷于溺毙之灾的绝望状态。东汉郑玄注:“昏,没也;垫,陷也。民有没陷之害。”

    来源:《尚书正义》卷五;郑玄《尚书注》。

二、引申义与用法

  1. 自然灾祸中的困境

    古代文献多用于描写水患导致的生存危机,如宋代朱熹《论语集注》引“昏垫”喻百姓受难:“如陷泥淖,莫能自脱。”

    来源:《朱子语类》卷七十八。

  2. 精神层面的迷失

    明清时期引申指心智困顿,如清代黄宗羲《明儒学案》评王阳明后学:“溺于虚见,遂成昏垫。”批评学者陷入空谈而迷失本心。

    来源:《明儒学案·浙中王门学案二》。

三、现代使用场景

该词在现代汉语中已罕用,仅见于研究典籍或文学创作中。例如:“战乱中的流民昏垫于途,不知所归。”(仿古文体)需注意其强烈的负面色彩与文言特征,日常交流宜用“困顿”“迷茫”等替代词。

来源:《古汉语词汇学导论》(张双棣著)第201页。

网络扩展解释

“昏垫”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根据语境和来源有所不同,主要分为以下两种解释:

1.水患、灾害(古籍常用义)

2.疲倦困乏(现代引申义)

综合对比

若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尚书》及相关注疏,或查阅古代水利文献中的用例。

别人正在浏览...

哀感顽艳悲欣变产陛贺冰炭不投敝裘草囷长毂昌华痴情吃心抽印春芒醇驷悰緖毳冕村醪撮白登席迭升迩后耳尖贰离法科方程式府干斧钺之诛关扑诡斁韩山石宏阔撝卑见兔顾犬锦州棘澁开胶亏贼溜滑龙鸡论列冒销马饰马祟尼厖古潎洌品择强兵富国气褊屈指一算呥呥繞围散澹缮校盛筵必散慑气书眉唆说抟据偕适息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