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豐功,偉績。 漢 張衡 《司空陳公诔》:“纂 禹 之跡,導揚徽庸;緻訓京畿,協和萬邦。”
“徽庸”是一個古典漢語詞彙,主要用于描述顯著的功績或成就。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含義
徽庸(拼音:huī yōng)指“豐功偉績”,常用來贊頌人物或集體的重大貢獻。例如漢代張衡在《司空陳公诔》中寫道:“纂禹之跡,導揚徽庸;緻訓京畿,協和萬邦。”此處“徽庸”即指陳公繼承大禹的功業,弘揚偉績。
單字拆解
語境與用法
該詞多用于古代文獻或正式文體,現代漢語較少使用,常見于曆史評價或文學作品中,用以突顯人物或事件的非凡成就。
徽庸是一個非常有趣和富有内涵的詞。它是由兩個部首組成的,分别是“彳”和“竹”,其中“彳”表示“走”,而“竹”則是指“竹子”。這個詞源于古代的書法和樂律,代指文字的風格和音樂的節奏。徽庸的構造可以分為8個筆畫,屬于一種較為複雜的漢字。
徽庸一詞最早出現在《春秋左傳》這本古代史書中,用于描述君王的風度和禮儀。在那個時期,徽庸被用來形容君子的謙遜、和諧以及高尚的品質。後來,這個詞逐漸擴展到描述一種人的品格和才能。如今,徽庸被廣泛用于形容某人的修養、教養以及為人處世的态度。
在繁體字中,徽庸的寫法與簡體字略有區别。具體來說,繁體字中的“徽”字的“彳”部分上方有兩個點,而“庸”字的“竹”上方有一個橫線。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徽庸有一些特殊的形式。例如,在金文和篆書中,該字的構造與現代寫法有所不同,字形更加古樸。在篆書中,特點是較為方正,筆畫粗壯,線條結構分明。
以下是一些使用徽庸的例句:
1. 他的為人很徽庸,受到了大家的尊敬。
2. 他的字迹很徽庸,非常有書法家的風範。
3. 她的音樂演奏有徽庸之美,吸引了無數觀衆。
除了徽庸外,還存在一些與之相關的詞語。例如,徽章、庸俗等都與徽庸有關。徽章指的是一種用于表示身份、榮譽或成就的标記;庸俗則是指缺乏品味和高尚品質的行為和态度。
與徽庸相對的則是“怯懦”和“粗魯”等詞語。怯懦形容一個人膽小、膽怯,不敢勇敢面對困難;粗魯則表示一個人言行粗俗、沒有教養。
總之,徽庸是一個非常有意思和豐富多義的詞語。它既代表着文字的風格和音樂的節奏,也可以形容一個人的品質和才能。無論在書法、樂律還是為人處世上,徽庸都帶有一種高尚和謙遜的意義。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