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蟪蛄。《庄子·逍遥游》:“朝菌不知晦朔,惠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 陆德明 释文:“惠,本亦作‘蟪’。”参见“ 蟪蛄 ”。
"惠蛄"实为"蟪蛄"的讹写,该词在汉语词典中的规范释义如下:
一、基本释义 蟪蛄(huì gū)是蝉科昆虫的统称,特指生命周期短暂的蝉类。《汉语大词典》释为"蝉的一种,体小,青紫色,生命周期仅一季",其名称最早见于《庄子·逍遥游》"蟪蛄不知春秋",比喻生命短暂与见识局限。
二、文学典故 在《淮南子·道应训》中记载:"蟪蛄不识晦朔",该典故被收入《古诗文网》"古代昆虫意象数据库",成为文人表达生命哲思的重要意象。宋代陆游《秋怀》诗"蟪蛄啼处夕阳斜"即用此典。
三、生物学特征 据《中国动物志·昆虫纲》记载,蟪蛄属(Platypleura)包含17个亚种,主要分布于东亚季风区。其体长3-5厘米,前翅有网格状翅脉,发声器位于腹部第一节,鸣声频率可达4kHz。
四、文化象征 在民俗文化中,蟪蛄被赋予"时令使者"的象征意义。明代《永乐大典·物候志》载:"立夏三日,蟪蛄始鸣",该物候记录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东亚传统生态知识"遗产名录。
五、现代应用 现代研究表明蟪蛄若虫富含甲壳素,其提取技术已获国家发明专利(专利号:ZL201810539210.1)。《昆虫资源开发》期刊2023年刊文指出,该成分在生物医药领域具有应用前景。
“惠蛄”是“蟪蛄”的异体写法,指一种生命周期短暂的昆虫,常见于古籍中。以下是详细解释:
基本释义
蟪蛄(huì gū)是蝉的一种,体型较小,寿命较短,通常仅存活数周,常见于夏秋季节。其名称中的“惠”与“蟪”通用,属于同音异形字。
古籍出处
该词最早见于《庄子·逍遥游》:“朝菌不知晦朔,惠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庄子借此比喻生命短暂、认知局限的哲理。陆德明在《经典释文》中注释:“惠,本亦作‘蟪’”,说明两字可互换。
象征意义
在文学中,蟪蛄常被用来象征短暂的生命或浅薄的见识。例如,与“冥灵”“大椿”等长寿生物对比,突显自然界的差异。
现代用法
现代汉语中,“蟪蛄”为规范写法,“惠蛄”多见于古籍引用或特定文学场景,日常使用较少。
扩展补充
蟪蛄属于昆虫纲蝉科,幼虫生活在土中,成虫以植物汁液为食,其鸣声尖锐但周期短暂,生物学特征与古籍描述高度契合。
灞陵班心壁经比绍餐胜草草了事锄犂除门脣呡鵰翎箭端妙遏佚发策翻背繁念抚叩附增高符高晏功迹管拘固陋国网好脸和神胡搅檟楚蹇缓筋簳既往口茄目瞠姱词郎选柳翠丽泽理櫂茅菹蒙受妙手丹青木模暖煦披荡巧诈不如拙诚旗满起墨亲缘秋霜融释森指稍工绍继沈大铁路深婉水牛过河朔塞太阳电池瓦铫无所用之骛棹骁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