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坚冰的意思、常坚冰的详细解释
常坚冰的解释
传说中的一种冰,虽盛暑,终不消。 唐 苏鹗 《杜阳杂编》卷上:“ 顺宗 皇帝即位岁, 拘弭国 贡却火雀(一雄一雌)、履水珠、常坚冰、变昼草……常坚冰,云其国有 大凝山 ,其中有冰,千年不释。及齎至京师,洁冷如故,虽盛暑赫日,终不消。嚼之即与中国冰冻无异。”
词语分解
- 常的解释 常 á 长久,经久不变:常数。常量(亦称“恒量”)。常项。常任。常年。常驻。常住。常备不懈。 时时,不只一次:常常。常客。时常。经常。 普通的,一般的:常识。常务。常规。常情。常人。平常。反常。 姓。
- 坚冰的解释 《易·坤》:“初六,履霜坚冰至。象曰:履霜坚冰,阴始凝也;驯致其道,至坚冰也。” 王弼 注:“始於履霜,至于坚冰,所谓至柔而动也。刚阴之为道,本於卑弱而后积著者也。”后多以喻积过成祸,困难重重。《魏书
网络扩展解释
“常坚冰”是一个具有多重含义的词语,具体解释需结合不同语境:
-
传说中的冰
根据古籍《杜阳杂编》记载(),常坚冰是古代拘弭国进贡的一种神奇冰体,产自“大凝山”,特点为千年不化,即便在盛夏酷暑也保持冰冷坚硬,甚至可咀嚼食用,与中国普通冰块无异。此含义多见于历史文献,强调其物理特性。
-
象征性比喻(成语)
现代语境中,“常坚冰”偶尔被引申为成语(),由“常”(持久)、“坚”(坚定)、“冰”(寒冷)三字组成,比喻意志如冰般坚定,不为外界动摇,常用于形容人在困境中保持坚韧态度。
使用注意:
- 历史文献中的“常坚冰”主要指不化之冰,需结合上下文判断;
- 现代比喻用法较为少见,多数权威资料仍以古籍记载为核心释义。
网络扩展解释二
常坚冰是一个成语,意思是指一个人的心态坚定如冰,意志力不可动摇。该词的拆分部首是“常”和“坚”,常的部首是口,坚的部首是土,相同的部首意味着坚定不变的意思。常坚冰的笔画一共有12画。这个成语的来源尚无确切的文献记载,但是它常用在描述一个人坚定的意志和决心上。
在繁体中,常坚冰的写法是「常堅冰」。
在古时候,「常坚冰」的写法可能存在变化。汉字写法经过演变和发展,古代文字中的一些字形可能与现代有所不同。
以下是常坚冰的一个例句:"他面对困难时始终保持常坚冰的心态。"
组词:常年、常见、常规、坚硬、冰冷、坚定等。
近义词:坚定如山、意志坚强、坚毅不屈。
反义词:摇摆不定、意志消沉。
希望以上回答能满足你的需求!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