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拉脱维亚的意思、拉脱维亚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拉脱维亚的解释

东欧国家。临波罗的海。面积637万平方千米。人口2504万(1995年)。首都里加。地形以平原和丘陵为主。属海洋性气候。经济以工业为主,主要有机械制造和金属加工等。畜牧业发达,养蜂普遍。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拉脱维亚(拉脫維亞)的汉语词典释义与概况

一、词典释义 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及《辞海》(第七版,上海辞书出版社)的释义: “拉脱维亚”(Lātuōwéiyà)是专有名词,指代位于欧洲东北部的国家——拉脱维亚共和国(Republic of Latvia)。其名称音译自英语“Latvia”或俄语“Латвия”,是波罗的海三国之一,西濒波罗的海,与爱沙尼亚、立陶宛、俄罗斯、白俄罗斯接壤。汉语中,“拉”为音译首字,“脱维亚”对应“tvia”音节,整体符合汉语地名翻译规范。

二、词源与语言背景 “拉脱维亚”一词源于该国主体民族拉脱维亚人(Latvieši)的族称。其民族语言为拉脱维亚语(latviešu valoda),属印欧语系波罗的语族,与立陶宛语并列为该语族仅存的两种活语言。该语言在历史上受德语、瑞典语、俄语影响,但保留了古老的语音和语法结构,具有重要的语言学研究价值。

三、国家概况补充

  1. 政治体制

    拉脱维亚为议会制共和国,首都里加(Rīga)是波罗的海地区最大城市与经济中心。1991年脱离苏联独立,2004年加入欧盟及北约(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官网《拉脱维亚国家概况》)。

  2. 经济文化

    以服务业、物流业和信息技术为主导产业,森林覆盖率超50%,有“欧洲之肺”之称。传统节日“仲夏节(Jāņi)”被列入联合国非遗名录(来源:世界银行《2023年拉脱维亚经济报告》)。

  3. 国际地位

    2016年成为经合组织(OECD)成员国,2023年人均GDP约2.1万美元(来源: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经济展望数据库》)。

参考资料:

网络扩展解释

以下是关于“拉脱维亚”的详细解释:

一、词源与国名含义

“拉脱维亚”国名源自民族语,意为“铠甲”或“金属制的服装”,象征民族的历史坚韧性。

二、地理位置

拉脱维亚位于波罗的海东岸,北接爱沙尼亚,南邻立陶宛,东与俄罗斯接壤,东南与白俄罗斯交界,西临波罗的海,海岸线长498公里。国土面积约6.46万平方公里,以平原和丘陵为主,平均海拔87米,属海洋性向大陆性过渡的气候。

三、历史沿革

四、国家概况

五、文化与社会

如需更完整信息,来源等。

别人正在浏览...

凹心砚变刑表侄濒危闭月羞花勃欝不刊之论步雪履穿柴册礼赤晴惙然欑柱大舅子大叔玷冒东荡西驰反面教员风口风韵犹存覆盆子夫屋盖壤格律诗更事顾况涵水虹楼滉漭火箭惑谬将错就错践期积生抗愤狂悍魁岸辽渖李叟流言惑众拢岸垄沟煤核儿镁砖弥山亘野闹镬铎骈跗畦町伤俘社翁筮史双子座说笑话套版擿抉题字微躯虾蟇陵降魔棍相携显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