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惶恐灘的意思、惶恐灘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惶恐灘的解釋

灘名。 贛江 十八灘之一。在今 江西省 萬安縣 境内。 宋 蘇轼 《八月七日初入贛過惶恐灘》詩:“七千裡外二毛人,十八灘頭一葉身;山憶 喜歡 勞遠夢,地名 惶恐 泣孤臣。” 宋 文天祥 《過零丁洋》詩:“ 惶恐灘 頭説惶恐, 零丁洋 裡歎零丁。”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惶恐灘是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詞語,既指具體的地理位置,也被賦予文學與情感象征。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地理屬性

地理位置:惶恐灘位于中國江西省吉安市萬安縣境内,是贛江十八灘之一,地處贛江中遊段,龍溪水與贛江交彙處。其地勢險峻,暗礁密布,水流湍急,素有“鬼門關”之稱,當地民謠稱“十船過灘九船翻”。

名稱演變:原名“黃公灘”,因北宋文學家蘇轼途經此地時,以“黃公”諧音“惶恐”入詩,逐漸演變為“惶恐灘”。


二、曆史與文化意義

  1. 軍事與交通要道
    自戰國時期起,惶恐灘便是兵家必争之地。三國時期諸葛亮曾在此設伏,唐代成為南北商貿重要通道,宋代更是文人貶谪嶺南的必經之路。

  2. 文學象征
    南宋文天祥在《過零丁洋》中以“惶恐灘頭說惶恐”表達對國運危亡的憂思,使該地名升華為家國情懷的象征。蘇轼被貶惠州時亦作詩提及此地,強化了其“孤臣泣淚”的意象。


三、詞義延伸

作為成語,“惶恐灘”形容人因恐懼而心神不甯的狀态,如“在險境中如臨惶恐灘”。這種用法源于其地理險惡與曆史事件疊加的情感共鳴。


四、當代現狀

萬安水電站的建設改變了惶恐灘原貌,但其曆史遺址仍吸引遊客與學者探訪,成為研究古代交通、軍事和文學的重要載體。


提示:網絡信息存在差異,如關于韓愈詩句的記載未被廣泛采信,建議以權威史料和詩文為參考。

網絡擴展解釋二

《惶恐灘》的意思

《惶恐灘》是指一個人或者一群人在面臨困難、危險或者陌生環境時所産生的驚恐和恐懼的心情。

《惶恐灘》的拆分部首和筆畫

《惶恐灘》的拆分部首是「心」和「⺌」。根據「⺌」的筆畫數為2,「心」的筆畫數為4。

《惶恐灘》的來源

《惶恐灘》源自李清照的《如夢令》詞中的一句「惶恐灘頭說惶恐,雌雄難辨也」。這句詞描述了女主人公在相思之下與心上人分别時的内心難以平靜的狀态。後來,人們逐漸使用這個詞來形容任何人在面臨驚恐害怕時的心情。

《惶恐灘》的繁體

《惶恐灘》的繁體字為「惶懼灘」。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惶恐灘」也可以寫作「悔恐灘」或者「怳恐灘」。

《惶恐灘》的例句

1. 面對不斷逼近的飓風,人們在沙灘上顯露出惶恐的表情。

2. 兔子被突如其來的聲音吓得惶恐奔逃。

3. 小明第一次獨自去一個陌生的城市,心中充滿了惶恐。

組詞

1. 惶恐不安

2. 惶恐不安地

3. 惶恐無措

近義詞

1. 驚懼

2. 恐慌

3. 擔心

反義詞

安定、平靜、鎮定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