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归勘的意思、归勘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归勘的解释

送交有关部门审问。《元典章·刑部四·杀亲属》:“ 延祐 二年八月×日,承奉行省札付来呈 建寧路 归勘到 李孙 砍死妻 蔡佛姑 。”《明律·户律·盐法》:“凡守御官司及盐运司、巡检司巡获私盐,即发有司归勘,各卫门不许擅问。”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归勘是汉语历史文献中使用的复合动词,由“归”与“勘”二字构成,多见于古代司法或文书审查场景。“归”在此处意为“返回、交还”,而“勘”指“查核、校对”,合指将案件或文书返还原处重新审核或补充调查。例如,《宋会要辑稿·刑法》中记载:“诸路刑狱案牍,若事理未明,须发回原司归勘”,说明宋代司法体系中,案件若证据不足需发回重审的流程。

从构词法分析,“归”体现动作的指向性,“勘”强调行为的目的性,二字组合凸显古代行政程序中对严谨性的要求。据《汉语大词典》(第二版,商务印书馆)释义,其核心语义为“重新核查以定是非”,多用于公文或律法语境。学者张联荣在《古汉语词义论》中指出,此类术语反映了传统社会治理中“慎刑”与“复核”制度的结合。

文献用例方面,明代《刑台法律》注:“归勘之制,防冤滥也”,佐证其作为法律术语的规范性。现代研究中,这一词汇亦被纳入法制史领域,如《中国法制史纲》(中华书局)将其列为古代司法复审制度的代表性动词。

网络扩展解释

“归勘”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在不同历史文献中具有特定指向。以下是综合多个来源的详细解释:

一、基本释义

归勘(guī kān)指将案件或犯人送交有关部门审问,主要用于法律或司法程序场景。该词由“归”(送交)和“勘”(审查、核实)组合而成,强调案件移交后的审查过程。


二、历史用例与文献依据

  1. 元代法律文书
    《元典章·刑部四·杀亲属》记载:“建宁路归勘到李孙砍死妻蔡佛姑”,表明元代已将此词用于司法案件移交。

  2. 明代律法规定
    《明律·户律·盐法》提到私盐案件需“发有司归勘”,说明其适用于特定罪行的审理流程。

  3. 戏曲文献
    《永乐大典戏文三种·小孙屠》中台词“枷收了,明日要归勘”,反映该词在古代口语中的使用。


三、使用场景


四、常见误解辨析

部分资料(如)将其解释为“归还责任或物品”,但根据权威文献,该词核心含义为司法审问流程,而非一般性归还行为。需注意结合上下文区分具体语境。

如需进一步了解历史案例或字义分解,可参考《汉典》等专业词典。

别人正在浏览...

阿史德般斤鹎鴂表层飙然不登大雅不识窍沉潭迟缓大吉大逆无道都总管鹅儿肠防隅刚肠阁落根缉蒿露鸿沟回斾混纺假继蛟室亢亮旷癏烂如指掌揽头联播立主鲁鸡纶竿论叙内篇女管家千载一时锓本青羊宫亲厚缺课人影肉朋酒友如皋雉入境证三寸商音审交设事甩脱双飞双玉四士嵩阳书院擿发退让王生袜委珠蜗争无管无瑕效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