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神话传说中的池名。在 昆仑山 上。 汉 王充 《论衡·谈天》:“ 崑崙 之高, 玉泉 、 华池 ,世所共闻, 张騫 亲行无其实。”《文选·孙绰<游天台山赋>》:“挹以玄玉之膏,漱以 华池 之泉。” 吕向 注:“玄玉、 华池 ,皆神仙之所食也。挹,酌;嗽,饮也。” 唐 陆龟蒙 《奉和袭美太湖诗·三宿神景宫》:“尺宅按来平, 华池 漱餘浄。”
(2).景色佳丽的池沼。《楚辞·东方朔<七谏·谬谏>》:“鸡鶩满堂坛兮,鼃黽游乎华池。” 王逸 注:“华池,芳华之池也。” 南朝 梁 何逊 《九日侍宴》诗:“禁外终宴晚,华池物色曛。”
(3).口的舌下部位。泛指口。《太平御览》卷三六七引《养生经》:“口为华池。”《黄庭外景经·下部经》:“沐浴华池生灵根。” 务成子 注:“华池,玉池。” 宋 苏轼 《龙虎铅汞论》:“但行之数日间,舌下筋微急痛,当以渐驯致,若舌尖果能及悬痈,则致华池之水,莫捷於此也。”《西游记》第十九回:“周流肾水入华池,丹田补得温温热。”
“华池”是一个多义词,其含义因语境不同而有所差异,主要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指昆仑山上的神秘池沼,常与仙境、神仙传说关联。例如《论衡·谈天》提到“玉泉、华池”是昆仑山的标志性景观。后世文学作品中(如《游天台山赋》)也沿用这一意象,形容玄妙仙境的泉水。
泛指景色秀丽的池塘或湖泊。如南朝诗人何逊的“华池物色曛”即用此意,多用于诗词中描绘自然风光。
指人体口腔的舌下部位,尤其与“津液养生”相关。道教经典《黄庭外景经》提到“华池”为“玉池”,认为此处与调息、生津有关。苏轼在《龙虎铅汞论》中也引用此概念,描述修炼时的身体反应。
作为名字时,“华”象征光辉、精华,“池”指水塘或坚固之地,组合后寓意才华出众、意志坚定。例如名字解析中提到的“华池”代表“美丽光彩”与“坚固无比”的结合。
华池,是一个汉字词语,由“华”和“池”两个字组成。
“华”字的部首是“十”,由8画构成;“池”字的部首是“氵”,由5画构成。
“华池”一词来源于古代,《论语·乡党篇》中有“华池”之称。在古代,华池是指宫廷中的美丽花园或池塘。
在繁体字中,“华池”依然保持不变,仍然是「華池」。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有所不同。对于“华”字,古代写法中常将“艸”(草字头)换成“化”(人字头),即“化”+“十”。对于“池”字,古代写法中标志着池塘的水位,池塘的水位也写成一“一”字,与“水”字相似,即将“水”字拆分得到一“一”。因此,“池”字的古代写法为“一”+“十”。所以,古时候写华池的写法是“化十 一十”。
1. 宫殿中的华池,池水清澈碧绿。
2. 他身穿华丽的衣裳,站在华池边,显得格外高贵。
华丽、华而不实、池塘、池水、池畔。
华丽、美丽、绚丽、美观。
平凡、朴素、普通、丑陋。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