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北堂的意思、北堂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北堂的解释

[mother] 古指士大夫家主妇居室,后以代称母亲

妇洗在北堂。——《仪礼·士昏礼》

详细解释

(1).古代居室东房的后部。为妇女盥洗之所。《仪礼·士昏礼》:“妇洗在北堂。” 郑玄 注:“北堂,房中半以北。” 贾公彦 疏:“房与室相连为之,房无北壁,故得北堂之名。”后因以“北堂”指主妇居处。 唐 韩愈 《示儿》诗:“主妇治北堂,膳服适戚疏。” 清 方苞 《工部尚书熊公继室李淑人墓志铭》:“而淑人留京师,余尝拜于北堂。既弥留,入视於寝,迫公事,未得与殯敛。”

(2).指母亲的居室。语本《诗·卫风·伯兮》“焉得諼草,言树之背” 毛 传:“背,北堂也。” 宋 王禹偁 《寄金乡张赞善》诗:“年少辞荣自古稀,朝衣不着着斑衣。北堂侍膳侵星起,南亩催耕冒雨归。” 明 何景明 《白将军征南兼寿母》诗:“玉帐驻南国,金尊开北堂……报主身何壮,犹牵寸草肠。” 明 陈汝元 《金莲记·偕计》:“孤幃冷簟,难辞白髮于北堂;另楚寒巫,更撇红颜於别闥。”

(3).代称母亲。 唐 李白 《赠历阳褚司马》诗:“北堂千万寿,侍奉有光辉。” 宋 王安石 《和微之林亭》:“中园日涉非无趣,保此千钟慰北堂。” 清 赵翼 《戊戌春日》诗:“北堂梦杳痛难追,春露惊心又一悲。”

(4).可借指祖母。《红楼梦》第九四回:“海棠何事忽摧隤?今日繁花为底开?应是北堂增寿考,一阳旋復古先梅。”

(5).泛指北屋。 唐 卢照邻 《明月引》:“横桂枝於西第,绕菱花於北堂。” 唐 卢照邻 《长安古意》诗:“娼家日暮紫罗裙,清歌一囀口氛氲。北堂夜夜人如月,南陌朝朝骑似云。” 宋 梅尧臣 《留题希深美桧亭》诗:“栽萱北堂近,梦草故池连,乘月时来往,清歌思浩然。” 清 恽寿平 《南田论画》:“余在北堂閒居,灌花蒔香,涉趣幽艳,玩乐秋容,资我吟啸。”

(6).指室。与正堂相对而言。 汉 贾谊 《新书·胎教》:“﹝ 史鰌 ﹞谓其子曰:‘我即死,治丧于北堂……生不能正君者,死不当成礼,死而置尸于北堂,於我足矣。’ 灵公 往吊,问其故,其子以父言闻。 灵公 戚然易容而寤曰:‘吾失矣!’立召 蘧伯玉 而进之,召 弥子瑕 而退之,徙丧于堂,成礼而后去。”《南史·袁昂传》:“ 俭 后为 丹阳 尹,於后堂独引见 昂 ,指北堂谓曰:‘卿必居此。’”

(7).宗庙放置神主之所。《荀子·宥坐》:“ 子贡 观於 鲁 庙之北堂。” 杨倞 注:“北堂,神主所在也。”

(8).明堂五室之一,在太室之后,位于北方,故称。 宋 范仲淹 《明堂赋》:“臣闻明堂者天子布政之宫也……堂并包于五室,室辨正于五方。左青阳而右緫章,面明堂而背北堂,耽然太室,儼乎中黄。”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北堂在汉语中主要有以下三层含义,依据权威词典及文献解析如下:

一、本义:古代建筑中的方位指代

指住宅中位于北面的厅堂,为古代妇女起居、祭祀或举行仪式的场所。

来源:《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ISBN 9787532603733)释义:“古代居室东房的后部,为妇女盥洗之所,后泛指正房北面的厅堂。”

典籍印证:《诗经·卫风·伯兮》毛传:“焉得谖草,言树之背。” 汉代郑玄注:“背,北堂也。” 此处“背”即指房屋北侧,后引申为北堂。

二、延伸义:母亲的代称

因北堂为古代主妇居所,故成为母亲的象征,常见于诗文。

来源:《仪礼·士昏礼》郑玄注:“北堂,房中半以北……妇人所处。” 后世文人据此以“北堂”指代母亲,如唐代白居易诗云:“北堂千万寿,侍奉有光辉。”

文化关联:因古人常在北堂种植萱草(忘忧草),故“萱堂”亦为母亲代称,与“北堂”同源。

三、文化意象:诗文中寄托思念的符号

在古典文学中,“北堂”承载着对母亲或家庭的眷恋之情,成为固定意象。

例证:清代顾炎武《寄弟纾及友人江南》诗:“北堂久矣疏甘旨,长路何由慰寂寥。” 此处“北堂”既指母亲居所,亦暗含思亲之情。

综合来源:

  1. 《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2. 《诗经》《仪礼》及汉唐注疏(中华书局点校本)
  3. 古典诗文用例(《全唐诗》《顾亭林诗文集》)

网络扩展解释

“北堂”一词在古代汉语中有多重含义,其演变过程与建筑布局、社会文化密切相关,以下是综合多个权威资料的详细解释:

一、本义与建筑布局

  1. 居室结构
    北堂最初指古代居室东房的后半部,是妇女盥洗、操持家务的场所。由于古代房屋结构中的东房无北墙,故称“北堂”。例如《仪礼·士昏礼》记载:“妇洗在北堂”,郑玄注:“北堂,房中半以北。”

  2. 主妇居处象征
    后以“北堂”代指主妇日常活动的区域,如唐代韩愈《示儿》诗云:“主妇治北堂,膳服适戚疏”。

二、引申义与文化象征

  1. 代指母亲
    源自《诗经·卫风·伯兮》“焉得谖草,言树之背”,毛传注:“背,北堂也。”古人认为在北堂种植萱草(忘忧草)可缓解母亲忧思,故“北堂”逐渐成为母亲的代称。如李白《赠历阳褚司马》中“北堂千万寿,侍奉有光辉”。

  2. 扩展至祖母
    在部分文献中,“北堂”也用于尊称祖母,体现家族中女性长辈的地位。

三、其他用法

四、文化关联

以上解释综合了古代文献、诗词用例及建筑考据,展现了“北堂”从具体空间到文化符号的演变脉络。更多细节可参考《仪礼》《诗经》及唐宋诗文相关注释。

别人正在浏览...

保见边韩播穅眯目常尤车枕刺柏词典胆义钓鼇杜秋娘笃志附列干恩荫高门各得其宜閤子贯脉护书骄兵勦説痂查机石救死扶伤巨狿炕榻可擦矿层匡救哭天喊地流飘龙门造像脔卷面木秘谋明禋民声目光如镜目睁口呆内顾牵纵青琐瞿上融溢辱寞山市山岫杀身神气时派食医手癣竦论宿猪谈辩汤锅添油加醋退走吾侬喜车携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