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桑的意思、柴桑的详细解释
柴桑的解释
(1).古县名。 西汉 置,因县西南有 柴桑山 得名,治所在今 江西省 九江市 西南。 东汉 末, 诸葛亮 见 孙权 于此,共图抗 曹 。 晋 以后历为 浔阳郡 和 江州 治所。 隋 废。 晋 郭璞 《江赋》:“鼓洪涛於 赤岸 ,沦餘波乎 柴桑 。”
(2).借指 晋 陶潜 。因其故里在 柴桑 ,故称。 清 钱谦益 《吴封君七十序》:“指 娄水 为 潯阳 ,即家园为 庐 阜,饮 柴桑 之酒,一觴独进;鼓 少文 之琴,众山皆响。” 陈三立 《次韵黄知县苦雨》:“陆沉共有神州痛,休问 柴桑 漉酒巾。”
(3).据《宋书·隐逸传·陶潜》载, 潜 晚年隐居故里 柴桑 ,有脚疾,外出辄命二儿以篮舆舁之。后因以“柴桑”代指故里。 清 赵翼 《哭亡儿耆瑞》诗之五:“葬留 嬴 博 空题墓,归到 柴桑 孰舁舆?”
词语分解
- 柴的解释 柴 á 烧火用的草木:柴草。柴火。柴门。火柴。木柴。 烧柴祭天:“柴于上帝”。 瘦,不松软:柴鸡。柴心儿。 姓。 笔画数:; 部首:木; 笔顺编号:
- 桑的解释 桑 ā 落叶灌木,叶子可以喂蚕,果穗味甜可食,木材可制家具或农具,皮可造纸,叶、果均可入药。中国大部分地区都有种植:桑葚。桑农。桑梓(喻乡里,故乡)。沧海桑田(形容世事变迁很大)。桑榆暮景。 姓。
网络扩展解释
“柴桑”一词的含义可从历史、文学、文化三个维度综合解析:
1. 历史地名
指西汉至隋代设置的古县名,因县西南有柴桑山得名,治所在今江西省九江市西南。东汉末年,诸葛亮曾在此与孙权共商抗曹大计,晋代后成为浔阳郡和江州治所,隋朝时废除。
2. 代指人物
因东晋诗人陶渊明(陶潜)的故里位于柴桑,后世常以“柴桑”借指陶渊明本人。例如清代钱谦益的诗中“饮柴桑之酒”即用此典。
3. 文学象征
- 故里意象:陶渊明晚年隐居柴桑,文献记载其“有脚疾,外出命二儿以篮舆舁之”,故“柴桑”被引申为故乡或归隐之地的代称。
- 官职关联:唐代诗词中,因陶渊明曾任彭泽令,亦用“柴桑”暗喻县令身份,如卢纶诗句“累职比柴桑”。
其他补充
部分资料提到“柴桑”作为成语形容贫困艰苦之地(如),但此用法在权威文献中较少见,可能为引申或特定语境下的比喻义,需结合具体文本分析。
网络扩展解释二
柴桑(zhài sāng)是一个中文词汇,拆分部首是木和桑,共有12个笔画。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在繁体字中,柴桑的写法为柴松。
在古时候,柴桑的汉字写法可能有所不同。随着时间的推移,汉字的形态也发生了变化。然而,柴桑一词一直作为地名存在。例如,江西省九江市有一个著名的晋代古县城,就叫做柴桑。
以下是关于柴桑的一些例句:
1. 柴桑县是江西省九江市下辖的一个县级市。
2. 柴桑镇是九江市庐山区下辖的一个镇。
除了以上例句外,还可以用柴桑这个词来组词。例如:
1. 柴桑木(zhài sāng mù)- 指用柴火烧制的桑木。
2. 柴桑叶(zhài sāng yè)- 指桑树上的叶子。
关于柴桑的近义词可能并不常见,因为柴桑已经是一个具体的地名。然而,可以用类似的词汇来描述柴桑的特点,如柴松(zhài sōng)。
至于反义词,由于柴桑是一个地名,可能没有特定的反义词来描述它。但是,可以用其他具有相反意义的地名来进行对比,例如大城市和小村庄。
总结起来,柴桑是一个地名,在古代有着不同的汉字写法。在现代汉字中,它的拆分部首是木和桑,共有12个笔画。柴桑县是江西省的一个县级市,有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