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辽宁省东部、沈丹铁路终点,经鸭绿江大桥和朝鲜新义州铁路相连。1937年设安东市,1965年改丹东市。人口68.1万(1995年)。是中朝边境的重要城市,鸭绿江流域的物资集散地。以产柞蚕丝绸著名。名胜古迹有九连城、锦江山公园、五龙背温泉等。
丹东市作为专有地名,其名称可从汉语构词和语义角度解析:
“丹”
本义指朱砂(矿物)、赤色。《说文解字》释为“巴越之赤石也”,引申为红色、赤诚。在“丹东”中取“赤色”意象,象征光明或吉祥,常见于地名(如丹阳、丹霞)。
来源:《说文解字注》(清·段玉裁)
“东”
表方位,指日出方向。《说文解字》:“东,动也。从木。官溥说:从日在木中。” 此处指鸭绿江以东的地理位置。
组合释义
“丹东”即“红色东方”,既反映其地处中国东北边境的方位,亦寄寓祥瑞之意。1965年由“安东”更名而来,取“东方红城”之寓意(《丹东市志》)。
作为地级市名称,“丹东市”特指辽宁省东南部中朝边境城市,核心特征包括:
综合汉语词典释义与地理文献,“丹东市”的完整语义可概括为:以赤色象征吉祥、东方方位词标识地理位置,专指中国辽宁省境内鸭绿江畔的边境口岸城市,兼具历史沿革与红色文化内涵的专有地名。
参考来源:
丹东市是辽宁省辖地级市,位于中国东北部,具有重要的边境口岸地位。以下是综合权威信息的详细解释:
地理位置与历史沿革
丹东市地处辽宁省东南部,东隔鸭绿江与朝鲜新义州市相望,南临黄海,西接鞍山、大连,北邻本溪。历史上曾称“安东市”,1937年建市,1965年更名为丹东市,取“红色东方”之意。
行政区划与人口
截至2023年,全市总面积1.53万平方千米,下辖3个市辖区(振兴区、元宝区、振安区)、1个自治县(宽甸满族自治县),代管2个县级市(东港市、凤城市),常住人口约209.2万。
经济特色与资源
作为鸭绿江流域物资集散地,丹东以柞蚕丝绸产业闻名,同时依托港口和边境优势发展贸易。当地属暖温带湿润季风气候,自然资源丰富,农业和水产养殖业发达。
旅游资源
主要景点包括中朝边境的鸭绿江断桥、九连城遗址、锦江山公园,以及以温泉疗养著称的五龙背温泉。
城市地位
国务院定位其为辽宁省重要的边境口岸和辽东地区中心城市,也是辽宁沿海经济带的枢纽港口城市。
表倡逼迸采毫叱吒丑表功穿破聪了荡汩定着风幌風體鼖镛负博更衣曲怪说犷族故山酣色黄金瓜解囊相助寂谧金县扃锁菊部枯骨之余亏误老拳乱飞轮流灭磨明开谬误百出目光短浅偏惰辟荡切政欺贫爱富三书六礼山高水长上件深妙设弄渗入事人私入道祀天搜句溯流追源孙辞霆船同音共律推绳涂泽完履馅草限尽遐载携掣写手协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