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涸辙之鱼得到水。比喻绝处逢生,有所凭借。《新唐书·契苾何力传》:“ 何力 被执也,或谗之帝曰:‘ 何力 入 延陀 ,如涸鱼得水,其脱必遽。’帝曰:‘不然。若人心如铁石,殆不背我。’”亦作“ 涸鮒得水 ”。 梁启超 《意大利建国三杰传》第六节:“虽然,以当时久困地狱,渴望天日之 意大利 人,骤闻此语,殆如涸鮒得水,笼鸟脱樊,且距且跃,且汗且喘。”
涸鱼得水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为hé yú dé shuǐ,其核心含义是“比喻绝处逢生,有所凭借”,具体解释如下:
该成语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逆境中坚韧精神的推崇,常用于文学、历史或励志语境,强调危机中的转机与人的主观能动性。
如需更详细的历史背景或现代用例,可参考《新唐书》原文或权威词典(如汉典、搜狗百科)。
《涸鱼得水》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成语,用来形容人在困境中找到了救命的东西,就像鱼在干涸的河床上找到了水源一样。
涸(氵+曷,共7画)鱼(鱼字头+鱼字身,共11画)得(彳+ㄈ乙,共8画)水(氵+氵,共4画)
该成语来源于《韩非子·难一》:“既去知足,将欲安之。安之奈何?安之涸鱼得水。”意为在韩非子看来,一个陷入困境的人只有通过改正自己的欲望,才能找到解救之路。
繁体字形为「涸魚得水」。
在古代,「涸鱼得水」的写法略有不同。涸字只有5画,鱼字不加额外的画,得字是「彳+曷」两个部分合在一起写。
1. 生意一度陷入低谷,但通过市场开拓,公司终于涸鱼得水,重新恢复了活力。 2. 在游泳比赛中,选手的身体力量几乎耗尽,但在最后一刻,他涸鱼得水般地找到了能量,最终以微弱的优势获胜。
涸竭、寸步难行
入木三分、击中要害、化险为夷
言之无物、黔驴技穷、无可奈何
阿僧祇劫白种人闭关绝市唱念铲剃辰阶刺股悬梁毳褐地藏顶门心恩官分辨風團根孤伎薄官客刮阴风汗马功劳号炮红窗睡魂飞魄荡洊经截镫留鞭激烦静电矜忍军役客观存在空耗孔爵临危致命论齿落拓卖笑没办法民産那厢排合凭几颇辞谱传青云学士覃转穷秋宂末荣气山陬海澨省额士行衰秏四仙桌耸听台仆殢雨尤云退免五緉萧何律遐训卸篆溪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