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oth parents are still living] 父母均存
晨安厚卿亦在政府,父日华尚康宁,且具庆焉。——王明清《挥尘前录》
(1).《诗·小雅·楚茨》:“尔殽既将,莫怨具庆。” 郑玄 笺:“同姓之臣,无有怨者,而皆庆君,是其欢也。”后以“具庆”称君臣同欢。 唐 白居易 《答百寮<谢许追游集宴表>制》:“今四表无事,三农有年,思与羣情,同其具庆。”
(2).谓父母俱存。《二程遗书》卷六:“人无父母,生日当倍悲痛,更安忍置酒张乐以为乐?若具庆者可矣。” 明 宋濂 《<望云图诗>序》:“人之壮年有大父母、父母俱存而号重庆者矣;下此,则父与母无故而号具庆者矣。”旧时填写履历,父母俱存者,书“具庆下”。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慈恩寺题名游赏赋咏杂记》:“ 寳历 年中, 杨嗣復 相公具庆下,继放两榜。” 元 刘壎 《隐居通议·杂录》:“ 咸淳 七年同年小録……字 鼎卿 ,小名 鼎 ,小字 技金 ,第鼎一,具庆下。”
(3).指父母双亲。 金 王若虚 《恒山堂记》:“公以妙龄贵显,而居具庆之下,日思所以奉二亲之欢,谓可以备燕息而资观览者,莫若堂也。”
“具庆”一词主要有以下两种含义,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
父母俱存(核心含义)
这是最常见的用法,尤其在古代履历、墓志铭等正式文书中使用。如填写履历时,父母健在者会标注“具庆下”。明代宋濂在《望云图诗序》中明确区分:“祖父母、父母俱存称‘重庆’,仅父母俱存则称‘具庆’”。金代王若虚的《恒山堂记》也以此义描述奉养双亲的情景。
君臣同欢(古义,较少用)
源自《诗经·小雅·楚茨》“尔殽既将,莫怨具庆”,指君臣共享宴乐、和谐欢庆的场景。唐代白居易《答百寮谢许追游集宴表制》沿用此义,表达与群臣共庆丰年。
补充说明
建议结合具体文本语境判断词义,日常使用中多指父母健在。
《具庆》是一个中文词语,意思是具有喜庆、欢乐的意义。通常用来形容喜庆的场合或者寓意吉利的事物。
《具庆》这个词的部首是“⺼”(肉字旁)和“示”(礻字旁),它的总笔画数为8画。
《具庆》一词的来源较为明确,它是由“具”和“庆”两个字组合而成。其中,“具”表示充满着的意思,而“庆”意味着庆祝和喜庆。因此,“具庆”合在一起就表示具有喜庆的意义。
《具庆》的繁体字为「具慶」。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中,词语《具庆》以不同的形态呈现。其中,“具”字的古代写法有“居”、“瞿”等,而“庆”字的古代写法有“慶”等。
1. 这是一场具庆的婚礼,让人感受到了幸福的气氛。
2. 在新年的时候,人们挂满了红灯笼,处处洋溢着具庆的氛围。
具庆可以组词形成其他相关词语,如:
1. 满具庆祝:表示庆祝之情洋溢于心。
2. 具庆生日:表示生日欢庆。
具庆的近义词有庆祝、喜庆、欢庆等。
具庆的反义词有哀伤、悲痛、忧愁等。
倍道兼行扁针超然远引乘人不备趁路尺土臭不可闻缔婚东劳西燕俄测方比凤翎风坛腐衣拱宸灰骨恢怪翚衣回源浑抡吞枣饯行戒规精虔寄书鸿机心械肠刊改刻画入微苦操酷妒蓝领敛袖礼拜寺鹿角菜旅旅蔓草难除囔鼻闹炒昵侍杷头搒棰衾裳青蓱青珠攘羊日干夕惕色目身遥心迩手功疏放蜀芥索空天气形势頽垣败壁屯平晚末五镇韅鞅洗劫戏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