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大两的意思、大两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大两的解释

(1). 隋 唐 时以三两为一大两。 宋 赵令畤 《侯鲭录》卷四:“药方中一大两,即今之三两, 隋 合三两为一两。” 清 顾炎武 《日知录·大斗大两》:“《唐六典》……二十四銖为两,三两为大两,十六两为斤。”

(2).今市制十两为一斤,旧制十六两为一斤,因称今市制的两为大两。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大两”的汉语词典释义

“大两”在汉语中属于古语词及方言词,其含义需结合历史语境与地域用法理解,主要包含以下三层释义:

  1. 重量单位(古制)

    指古代较大的重量计量单位。宋代以前,一两约合41.3克,而“大两”特指三两(约124克),用于区分标准“小两”(一两)。例如《汉书·食货志》记载“黄金方寸,而重一斤”,后世注疏中常以“大两”换算历代度量衡差异。

  2. 货币单位(历史用法)

    在宋代货币制度中,“大两”作为白银的计量单位,与“小两”(标准官两)并行。据《宋史·食货志》载,官定税收征收时“每银一两折钱二贯,大两加二钱”,即“大两”实际重量高于标准单位,多用于民间大宗交易。

  3. 方言引申义(表“分量足”)

    现代西南官话(如四川、重庆方言)保留口语化用法,形容事物“数量多”或“质量实在”。例如称“这碗面给得大两”,意为分量充足,含褒义。此用法源于古重量单位,通过隐喻强调“超出一般标准”。

权威参考来源

(注:因古语词专业释义需依托权威辞书及学术著作,此处未提供网络链接,建议查阅纸质或官方电子版文献。)

网络扩展解释

“大两”是一个具有历史演变和度量衡背景的词汇,具体含义需结合不同时期和语境理解:

一、历史含义(隋唐时期)

  1. 度量标准:隋唐时期以“三两为一大两”。例如,宋代赵令畤在《侯鲭录》中提到,药方中的“一大两”相当于当时的三两,而隋代将三两合并为一两。
    换算关系:
    $$ 1 text{大两} = 3 text{小两} $$

二、现代市制含义

  1. 新旧制度对比:
    • 旧制(16两1斤):1斤=16两,单两重量较小;
    • 新制(10两1斤):1斤=10两,单两重量较大。
      因此,新制中的“两”被称为“大两”,以区别于旧制的“小两”。

三、使用场景

四、注意事项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侯鲭录》等古籍或度量衡研究资料。

别人正在浏览...

拜洗跋涉山川不勤而获柴市畅惬车轴除宫触射答抗电灯泡颠毛种种雕几地物浢津二马法笔焚黄抚案附郭高听割减工牌灌浸古典概型国祀合酺恍如火海刀山叫奡教父晶琅琅禁柳濬发钧容班窟窖炼习濔澷牧犬驽劣判行破睡痡瘏钤括褰帷牵延牵引附会起征点曲柄鹊角让章扰惑上究神话故事收集叹想停牌同忧物怪乌鸟之情相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