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附骥尾的意思、附骥尾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附骥尾的解释

[put oneself under the patronage of a bigwig] 附在千里马的尾巴上。比喻仰仗他人而成名。一般用作谦词

附骥尾则涉千里,攀鸿翮则翔四海。——王褒《四子讲德沦》

详细解释

蚊蝇附在马的尾巴上,可以远行千里。比喻依附先辈或名人之后而成名。《史记·伯夷列传》:“ 颜渊 虽篤学,附驥尾而行益显。” 司马贞 索隐:“按:苍蝇附驥尾而致千里,以譬 颜回 因 孔子 而名彰也。” 清 纳兰性德 《渌水亭杂识》卷二:“ 汉 皇甫规 深以不与党人为耻,数子碌碌,乃获附驥尾。”后常用为自谦的套语。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苗生》:“ 苗 忽至,左携巨尊,右提豚肘,掷地曰:‘闻诸君登临,敬附驥尾。’”亦省作“ 附尾 ”、“ 附驥 ”。 南朝 宋 鲍照 《从临海王上荆初发新渚》诗:“扳龙不待翼,附驥絶尘冥。” 宋 黄庭坚 《次韵吉老十小》诗之二:“痴蝇思附尾,惊鹤畏乘轩。” 明 何景明 《送崔氏》诗之三:“结髮与君友,附驥思一鸣。”《红楼梦》第三七回:“若不依我,我也不敢附驥了。”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附骥尾”是一个汉语成语,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要点详细解释:

  1. 核心释义
    该成语字面意为“附着在千里马的尾巴上”,比喻仰仗他人或依附名望者的成就来提升自己的名声,通常作为自谦之词使用。其本质强调借助他人之力间接获得成功,而非依靠自身能力。

  2. 词源与典故
    典故最早见于《史记·伯夷列传》,原句以“苍蝇附骥尾而致千里”形容依附他人显达的现象。汉代王褒在《四子讲德论》中进一步用“附骥尾则涉千里,攀鸿翮则翔四海”阐明此意,奠定其文学化表达。

  3. 用法特点

    • 谦逊语境:常用于自谦场合,表示自己因他人提携才有所成就(例:“晚辈不过附骥尾,全赖先生提携”)。
    • 中性偏褒义:虽强调依附性,但多用于表达对提携者的感激,而非贬低自身能力。
    • 历史用例:如明代冯梦龙《喻世明言》中“俟破贼立功,庶可附骥尾以成名耳”。
  4. 延伸理解
    成语亦省作“附尾”或“附骥”,现代使用中多保留原意,常见于书面语或正式场合。值得注意的是,其隐含的“被动成名”特质使适用场景具有一定局限性,需结合语境判断是否恰当。

若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文献中的用法,可参考《史记》《四子讲德论》等原始出处,或查阅权威词典。

网络扩展解释二

附骥尾(fù jì wěi)一词的意思是指马尾毛下的骥尾毛,也就是指与骥马一样美丽的尾巴。 附骥尾的拆分部首是“⻨”和“今”,其中“⻨”是马的部首,表示与马相关,“今”表示现在的意思。附骥尾的拆分部首暗示了它与马相关,并且是现在的尾巴。 附骥尾的拆分笔画共计16画。其中,“⻨”部为9画,“今”部为7画。 附骥尾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马匹赛事。在古代,人们非常崇尚美丽的马匹,尤其是那些骥马。骥马被认为是非常高贵、出色的马匹,它们的尾巴毛非常美丽。所以,附骥尾这个词便形容了一种具备骥马尾巴美丽特点的情况。 在繁体字中,附骥尾的写法是「附駿尾」。 古时候汉字写法和现代汉字有些许不同。附骥尾在古代汉字中的写法是「附驫尾」。所以我们可以看出,在古代人们对于骥马和骥尾的认识相对现代而言略有差别。 以下是一个附骥尾的例句:他的马尾毛非常美丽,简直就像附骥尾一样。 除了附骥尾外,还有一些相关的词语,可以用来形容美丽的马尾毛,比如“鬃毛”、“蓬勃尾”等。 它的反义词可以是一些形容马尾毛差强人意的词语,比如“破旧尾”、“脏污尾”等。 希望这些信息对你有所帮助!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