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e engaged] 指订婚
(1).《诗·大雅·大明》:“文定厥祥,亲迎于 渭 。” 朱熹 集传:“文,礼;祥,吉也。言卜得吉而以纳币之礼定其祥也。”后因称订婚为“文定”。《宋宫十八朝演义》第二回:“因为 杜夫人 急切要给 匡胤 娶亲,所以一经文定,不久就把 贺 家女儿娶了过来。”
(2).经过删除选定的文集。 清 靳治荆 《<南雷文定>序》:“﹝先生﹞於是尽汰其等身之著,而约存若干首,汇为一编,名曰‘文定’。”
“文定”是一个源自古代汉语的词汇,其核心含义与订婚相关,具体解释如下:
“文定”指古代婚姻六礼中的“纳吉”环节,即男方通过占卜获得吉兆后,向女方正式确定婚约,相当于现代所说的“订婚”。例如《诗经·大雅·大明》记载:“文定厥祥,亲迎于渭”,描述了周文王通过占卜确定吉日,迎娶太姒的故事,后世因此以“文定”代指订婚。
在部分文献中,“文定”也被引申为文章或言辞文雅、条理清晰(如“文定厥祥”中的“文”可解为礼仪或文采),但此用法较为少见,需结合具体语境判断。
“文定”主要用于描述传统婚俗中的订婚环节,承载着礼仪文化和历史典故。如需了解更完整的婚俗流程,可参考《周礼》或相关历史文献。
《文定》指的是一种状态或状态的确认,表示事物的内容或形式已经确定下来,没有变动的余地。
《文定》是由“文”和“定”两个字组成。
部首:
文(ㄨㄣˊ)- 文字的意义为“文化”或“文字”
定(ㄉㄧㄥˋ)- 文字的意义为“确定”或“决定”
笔画:
文(4画)
定(8画)
《文定》这个词最早出现在《尚书》这部古代经典文献中,意指确定政策、规定法令。
《文定》的繁体字为「文定」。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常常有变化。根据历史的演变,古时候《文定》的写法可以有不同的形式。
1. 会议后,方案经过讨论后最终被文定了。
2. 这个计划需要经过多次修改后才能文定。
3. 双方已经就合同条款进行了详细的磋商,现在需要将内容文定下来。
文明、定论、文书、文体、文化、固定、决定、文法、规定、确认、定名、定位、定格
确定、确认、规定、决定、定案、订立
不确定、未定、不规定、不确认、不决定、不固定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