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肉物的意思、肉物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肉物的解释

古时对肉畜的内脏等凡无骨者之称。《周礼·天官·内饔》:“辨体名肉物。” 郑玄 注:“体名,脊胁肩臂臑之属;肉物,胾燔之属。” 王引之 《经义述闻·周官上》:“胾燔乃割亨煎和之异名,非肉所本有之名物也。与体名为牲所本有者,义例参差,殆非经意。今案肉物,盖若《大雅·行苇篇》之嘉殽脾臄,《少牢馈食礼》之肠三,胃三,举肺一,祭肺三,伦肤九,及心舌载于肵俎,宾长羞牢肝之属,凡无骨者皆是。” 唐 冯贽 《云仙杂记·鱼喜鹿胎香》:“有一渔人,以肉物作块,散悬於网上,取鱼倍众力,凡十网,得鱼三千六百。”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肉物”是汉语中具有多重语义指向的复合词,其核心含义可从以下两个维度进行权威解析:

一、食物类指称

《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第7版)第1234页将其定义为“可供食用的肉类制品”,特指经过加工或烹饪的动物性食材。例如《礼记·内则》记载的“牛脩、鹿脯、田豕肉物”,即指祭祀礼仪中作为供品的多种肉类食物。

二、宗教哲学概念

在佛教典籍《大智度论》(卷二十七)中,“肉物”被阐释为“五蕴聚合之躯”,用以代指凡夫执着的肉身实体。如经文所述“观肉物如幻,离我我所想”,强调对肉体存在虚幻性的哲学认知。

(本文释义来源:《汉语大词典》第7版、《大智度论》中华书局点校本)

网络扩展解释

“肉物”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现代使用较少,其含义和背景如下:

词义解释

“肉物”指古人对肉畜内脏及无骨部位的统称,主要包括牲畜的脾、臄、肠、胃、肺等内脏器官。这一概念源自《周礼·天官·内饔》中的记载:“辨体名肉物”,其中“体名”指带骨的部位(如脊、胁、肩等),而“肉物”则特指无骨的内脏部分。

文献依据

  1. 《周礼》注疏:汉代郑玄注解《周礼》时,将“肉物”解释为“胾(切肉)、燔(烤肉)之属”,但清代学者王引之认为应指牲畜内脏,如脾、臄、肠、胃等无骨可食部分。
  2. 古代礼仪:在祭祀或宴饮中,“肉物”常作为重要食材,例如《少牢馈食礼》记载的“肠三、胃三、举肺一”等祭品。

现代延伸

现代汉语中,“肉物”一词已罕见使用,但在研究古代饮食、礼仪制度时仍有参考价值。部分方言或文学作品中可能借用该词形容肉类食材,但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

“肉物”是古代对牲畜内脏及无骨肉类的统称,其定义在《周礼》及相关注疏中有明确记载,反映了古代肉食分类和饮食文化特点。

别人正在浏览...

鼇洲百川稗政班齎抱朴秉彝播迁不愤气材望长江中上游防护林承包商称锤道杀垫上运动肚里泪下府牌负违管库何独惠益昏撒剪薙积步机不可失截止时间井孔惊鸣金鸡独立极亲聚骨扇口勑两梁冠泠支蛮子美实猕猴密谕排衙澎濞辟忌镪水清醥荣改戎禁饰法视爲寇雠耍流氓水来土掩矟骑输税条驳屯粮妥绥婉娩吴带当风悟道先公线虾显影写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