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和鹄的意思、和鹄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和鹄的解釋

廣東 對鹪鹩的俗稱。 清 範端昂 《粵中見聞·物部》:“鵠,一名鷦鷯,一名巧婦鳥, 粵 俗呼曰和鵠。” 清 俞洵慶 《荷廊筆記·和鹄卦》:“ 粵 中蔔者籠一鳥,似雀而無斑點,俗呼和鵠。”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從漢語詞典角度解析,“和鹄”一詞為古漢語複合詞,需拆分釋義并溯源典籍:


一、“和”的釋義

  1. 本義與引申

    “和”本指古代射禮中的箭靶,亦稱“侯”。《周禮·考工記·梓人》載:“張皮侯而栖鹄”,鄭玄注:“侯謂以皮飾侯,鹄謂栖于侯中者。”此處“侯”即箭靶主體。

    來源:漢典網“和”字條(www.zdic.net/hans/和)引《周禮》注疏。

  2. 通假關系

    “和”通“侯”,《小爾雅·廣器》明确:“射有張布謂之侯,侯中者謂之鹄。”印證“和”為箭靶代稱。

    來源:《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第523頁。


二、“鹄”的釋義

  1. 核心義項

    “鹄”本指天鵝(如《莊子·天運》:“鹄不日浴而白”),在射禮中專指箭靶中心的圓心。《禮記·射義》雲:“故射者各射己之鹄”,鄭玄注:“鹄,靶心也。”

    來源:漢典網“鹄”字條(www.zdic.net/hans/鹄)引《禮記》注。

  2. 象征意義

    因鹄毛色純白且目标顯著,古人以之比喻靶心,引申為“目标”或“标準”,如成語“中鹄”。

    來源:《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第12卷第1073頁。


三、“和鹄”的複合含義

“和鹄”為并列結構,指箭靶整體(和/侯)與靶心(鹄),代指射箭的目标。如清代俞樾《茶香室叢鈔》載:“射者以‘和鹄’為的,猶言求中正鹄。”

來源:國學大師網《茶香室叢鈔》原文庫(www.guoxuedashi.com)。


四、古籍例證

  1. 《周禮·夏官·射人》:“王以六耦射三侯。”賈公彥疏:“侯即今之垛,鹄即今之的。”
  2. 《儀禮·大射》:“設乏去侯西十、北十。”鄭玄注:“侯謂所射布也,鹄居其中。”

結論:“和鹄”是古代射禮術語,“和”(侯)為箭靶主體,“鹄”為靶心,合稱強調射箭的完整目标體系,體現古人“正己求中”的禮射精神。

網絡擴展解釋

“和鹄”是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詞語,具體解釋需結合語境和來源分析:

一、方言含義(主要釋義)

  1. 廣東對鹪鹩的俗稱
    根據清代文獻記載,“和鹄”是廣東地區對鹪鹩的别稱。鹪鹩是一種體型小巧的鳥類,俗稱“巧婦鳥”,因其善于築巢而得名。例如:
    • 清·範端昂《粵中見聞·物部》提到:“鵠,一名鷦鷯……粵俗呼曰和鵠”;
    • 清·俞洵慶《荷廊筆記·和鹄卦》也記載粵中占卜者用此鳥,稱其“俗呼和鵠”。

二、成語含義(需謹慎考證)

  1. 和諧共處、共同前進的比喻
    部分網絡資料(如)将其解釋為成語,取“鹄與雁和諧飛行”的意象,比喻人際關系或團隊合作中的和睦與共同進步。但此釋義缺乏權威文獻佐證,且未見于傳統成語詞典,可能是現代引申或誤傳。

三、補充說明

“和鹄”的方言含義更具曆史依據,成語解釋需謹慎對待。

别人正在浏覽...

闇藹黯黮灘班衣戲采比對閉門覓句碧藓殘釭差降捶字蹬蹭董狐筆奉宣伏豹富堪敵國感涕勾越關津官止神行還初蝦蟆粘寒鳴恒河沙花點子歡恩黃骢馬滑珠火踏子降心相從奸事街道廳開胸克亂擴大會議覽閱燎壇靈桌例行龍化虎變咩咩哪能念念不忘僄棄俏皮秦城山高不遮太陽上白石窌手風雙祧輸積天然氣佗發土訓巍煥位極人臣窩絲糖鄉校小胡子校考蟹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