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代 南洋群岛 上的一个小国名。《明史·外国传六·琐里》:“ 琐里 ,近 西洋琐里 而差小。”《续文献通考·士贡二》:“ 正德 五年 吕宋 遣使偕 琐里 诸国来贡。”
“琐里”是一个具有双重含义的词汇,具体解释需结合语境:
基本定义
琐里是古代南洋群岛上的一个小国名,见于明代文献记载。根据《明史》描述,其地理位置靠近“西洋琐里”但国土面积更小。
历史背景
洪武三年(1370年),明太祖曾派使臣出访琐里,后该国于洪武五年遣使朝贡,并献上土地山川图。明朝对其采取“厚往薄来”的朝贡政策,赐予《大统历》及丝绸等物。
部分词典(如)提到“琐里”可形容“琐碎繁杂”,但此用法缺乏广泛文献支持,可能与“琐碎”“琐屑”等词混淆。建议优先采用“古代国名”的释义,而描述琐碎事务时使用“琐碎”或“琐屑”。
提示:若需进一步考证,可查阅《明史·外国传》或《续文献通考》等古籍原文。
《琐里》是一个常用的成语,意思是琐碎琐细。形容事物繁杂琐碎,不重要,不值得关注。
《琐里》的拆分部首是玉,部首笔画数为5。
《琐里》这个成语源于《左传·襄公八年》:“日以事君,杂以琐里。”意思是每天都为君主办理琐碎琐细的事情。后来,这个成语被引申为形容事物繁杂琐碎。
《琐里》的繁体字为「瑣裏」。
在古代,「琐里」的写法有时候会采用「瑣裏」,「瑣」的本义是指玉石的细碎碎屑,「裏」是指内部。因此,「瑣裏」就表示琐碎之内。
1. 我已经厌烦了工作中的琐里琐碎,我想换个工作。
2. 忙得天翻地覆,每天都在处理一些琐碎的事情,真是让人烦躁。
1. 琐事:指琐碎的事情。
2. 琐碎:指细小琐细的。
3. 琐细:指杂乱无章,琐碎细碎。
细碎、琐细、杂乱、繁杂。
重要、主要、核心。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