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审理,讯问。《元史·刑法志一》:“其鬭讼……及科差不公自相告言者,从本管理问。”《水浒传》第二六回:“原来县吏都是与 ********* 有首尾的,官人自不必説;因此,官吏通同计较道:‘这件事难以理问。’”
(2).官名。 元 行省有理问所,置理问、副理问等官; 明 清 时为布政使司直属官员之一。掌勘核刑名。《元史·百官志七》:“理问所,理问二员,正四品;副理问二员,从五品。”《明史·职官志四》:“承宣布政使司……理问所,理问一人,从六品,副理问一人,从七品。”《清史稿·职官志三》:“承宣布政使司布政使,省各一人……理问所理问,从六品。”《清史稿·职官志三》:“理问掌推勘刑名。”
“理问”的汉语词典释义与历史考据
“理问”为历史官职名,亦作动词指审理、审问。
二字组合即“处理刑狱案件”,后演变为官职名称。
“理问”始设于元代,为行省属官,明清沿袭,隶属布政使司,掌司法刑名:
作动词时表“审理查问”,属书面语,现罕用:
“官府理问案情,务求详实。”(仿古用法)
《汉语大词典》释为“审理,审问”,引《二刻拍案惊奇》卷四:“明日府中理问,定然严审。”
参考资料
“理问”是一个具有双重含义的古代汉语词汇,具体解释如下:
指对案件或纠纷进行审查和问询的过程。例如:
为元、明、清三代设置的司法相关官职:
该词现代已不常用,主要出现在历史文献或古典文学中。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元史·百官志》《明史·职官志》等原始史料。
保定市坌工辨慧比肩齐声比肩随踵秉威不知纪极钞选侈游崇德报功出奔出后蹴蹑大荒骆大城市怛惋大智如愚都灶堆栈指示器飞客凤皇于飞风向釜中鱼敢言阁臣根牟狗攮的轰醉后尾回光镜饥罢急不可耐救敌哭号丽汉孋戎流産幪幪棉滚滚纳亨脑残粉内书生宁夏偏擅千分尺邱明取受人曹入套生剌剌时丰疏记属毛离里顺理成章司言填格子条呈土温相生相克小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