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疲困之民。 晋 潘岳 《西征赋》:“俄命予以末班,牧疲人於西夏。” 唐 元稹 《弹奏剑南东川节度使状》:“伏乞圣慈,勒本道长吏及诸州刺史,招缉疲人,一切却还产业,庶使孤穷有託,编户再安。” 唐 白居易 《两朱阁》诗:“寺门敕牓金字书,尼院佛庭宽有餘。青苔明月多閒地,比屋疲人无处居。”参见“ 疲民 ”。
“疲人”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多个文献来源解析如下:
该词在现代汉语中已不常用,主要用于古典文献研究或特定历史语境描述,例如分析唐代社会矛盾时引用。
“疲人”浓缩了古代百姓的生存困境,通过诗词与奏章等载体,成为反映社会疾苦的典型词汇。如需进一步探究,可参考《汉语大词典》或唐代文学研究资料。
《疲人》是指身体或精神上疲倦乏力的人,指代一个感到非常劳累和疲惫的人。
《疲人》这个词的拆分部首是“白戈”,其中“白”为部首,意为白色;“戈”为右部,意为戈矛。根据汉字书写规则,这个词一共有9个笔画。
《疲人》一词来源于古代汉语,由“疲”和“人”两个字组成。其中,“疲”字表示疲倦、疲乏,而“人”字表示人类。
《疲人》的繁体字为“疲人”,与简体字一样,不产生变化。
在古时候,汉字写法可能有一些变化。根据古代文字记载和古文字研究,有时候“人”字的形状会稍有差异,但整体上与现代汉字的写法基本一致。
1. 他连续工作了十个小时,已经成为一名彻底的疲人。
2. 考试结束后,学生们都是一群疲人,需要好好休息。
疲人:疲倦、人类
疲劳:疲倦、劳累
疲惫:疲倦、精疲力竭
劳累、疲乏、疲惫、精疲力竭
精力充沛、活力四溢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