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毫芒的意思、毫芒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毫芒的解释

(1).毫毛的细尖。《韩非子·喻老》:“ 宋 人有为其君以象为楮叶者,三年而成,丰杀茎柯,毫芒繁泽,乱之楮叶之中而不可别也。” 晋 葛洪 《抱朴子·释滞》:“ 离朱 覿毫芒於百步。” 唐 裴铏 《传奇·裴航》:“有玉兔持杵臼,而雪光辉室,可鉴毫芒。” 宋 司马光 《清逸处士魏君墓志铭》:“天长不息兮,地大无疆;人寓其中兮,细於毫芒。”

(2).比喻极细微。 汉 班固 《答宾戏》:“独攄意乎宇宙之外,鋭思於毫芒之内。”《后汉书·方术传下·郭玉》:“医之为言意也。腠理至微,随气用巧,针石之间,毫芒即乖。” 宋 苏轼 《孙武论下》:“举百倍之势,而立毫芒之功。” 朱自清 《“海阔天空”与“古今中外”》:“这才可以剖析毫芒地渐渐渐渐地认出‘自己’的真面目呀。”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毫芒(háo máng)是汉语中一个富有文学意蕴的词汇,其核心含义指极其细微的事物,常引申为精微之处或事物的本质细节。以下从词典角度分层解析其详细含义及用法:


一、本义溯源

  1. 字义分解

    • 毫:原指鸟兽秋季新生的细毛(《说文解字》),后泛指极细小的毛发或计量单位(如“毫厘”)。
    • 芒:本义为草木茎叶或谷物种子的尖刺(《玉篇》),引申为尖端、锋芒。

      二字结合,字面意为毫毛的尖端,强调微小尺度。

  2. 合成词义

    汉代已见用例,如《汉书·叙传上》:"锐思于毫芒之内",指思维聚焦于最精微处。其本义聚焦于物理层面的极小尺度,如毛发末梢、笔锋细处。


二、引申义与文学意涵

  1. 比喻细微之物

    唐宋文献中多用于形容难以察觉的细节,如宋代《云笈七签》:"辨毫芒于鸟迹",指从鸟兽足迹中辨识细微痕迹,突显观察之精微。

  2. 艺术创作中的精妙

    清代书论《艺舟双楫》称:"运笔见毫芒,神韵自生",指书法笔锋的精细处理决定作品神韵,引申为技艺的关键细节。

  3. 哲学层面的“小大之辨”

    《庄子·秋水》"知毫末之为丘山"虽未直用"毫芒",但其"见微知著"思想与之相通。后世如明代《菜根谭》"一毫芒触目,全体即动心",强调细微事物对心性的影响。


三、权威词典释义

  1. 《汉语大词典》

    释为:"毫毛的细尖。比喻极细微的事物。"(上海辞书出版社,1994)

    ▶ 例证引《后汉书·郭玉传》:"针石之间,毫芒即乖",指针灸失之毫厘则疗效迥异。

  2.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释义:"毫毛的梢儿。比喻非常细微的事物或部分。"(商务印书馆,2016)

    ▶ 现代用例:"画工细腻,纤毫毕现,毫芒之处尽显功力。"


四、经典文献用例

  1. 史学典籍

    《汉书·律历志》:"度长短者不失毫芒",强调度量需精确至微末。

  2. 诗歌意象

    白居易《渭村退居》:"笔锋争毫芒",形容诗文雕琢字句之精微。

  3. 医学文献

    《黄帝内经·灵枢》:"刺微奈何?…视之独澄,切之独坚,其来不可逢,其往不可追",虽未直用"毫芒",但"刺微"理念与之契合,体现中医对精微之道的重视。


五、现代应用场景


结语

"毫芒"从具象的物理尺度(毛发尖端),逐步演变为抽象的文化符号,承载中华文化对"致广大而尽精微"(《中庸》)的哲学追求。其价值不仅在于表意,更在于启发对事物本质的深层观照。

网络扩展解释

“毫芒”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两方面解析:

一、基本解释

  1. 指毫毛的尖端
    本义为动物毛发最细微的末端,常用于形容极其微小的事物。例如《韩非子·喻老》中提到宋人用象牙雕刻楮叶,细节精细到“毫芒繁泽”,与真叶难以区分。

二、引申义

  1. 比喻极细微的事物
    引申为对精微之处的描述,强调细致入微。如苏轼《孙武论下》中“立毫芒之功”,指微小的功绩;班固《答宾戏》则以“锐思于毫芒之内”形容深入思考细节。

三、文学用例

四、总结

“毫芒”既指物理上的微小,也用于抽象层面强调精细程度,常见于古籍与文学作品中。如需更多例句或详细出处,可参考《韩非子》《抱朴子》等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鼇阙标桩鄙躁不了格部阙残戮谄头潮鸣电挚稠穊楚莲触民处士横议打边鼓大不了道氅道里点菜掉卖砥砺琢磨恩赐耳珥凤皇来仪复次供佛花光澄桂殿兰宫诡令顾接果子骇叹和尚菜宏器画府花卿继电器结念魪品景重金母跨虚狼踞流凘纶音佛语南部暖霁辟倚潜水艇锲刻青黄未接祈胜揉革蛇莓示俭石砮似漆如胶屠羊说外埠王闲汙道谐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