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蒿艾的意思、蒿艾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蒿艾的解釋

(1).即艾蒿。一種野生的草。泛指野草。 北魏 楊衒之 《<洛陽伽藍記>序》:“城郭崩毀,宮室傾覆,寺觀灰燼,廟塔丘墟,牆被蒿艾,巷羅荊棘。”《南史·恩倖傳·紀僧真》:“ 僧真 夢蒿艾生滿江,驚而白之。” 清 方文 《窮冬六詠·無薪》:“依人斬蒿艾,無處拾柴荊。”

(2).指草野。亦指草野之士。《晉書·皇甫谧傳》:“陛下披榛採蘭,并收蒿艾。是以 臯陶 振褐,不仁者遠。” 唐 韓愈 《南山有高樹行》:“汝落蒿艾間,幾時復能飛。” 章炳麟 《秦獻記》:“其窮而在蒿艾,與外吏無朝籍,爛然有文采論籑者,三川有 成公生 ,與 黃公 同時。”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蒿艾”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hāo ài,其含義可從以下兩個層面解析:


一、基本含義

  1. 植物屬性
    指艾蒿或泛指野草。

    • 艾蒿是一種野生草本植物,葉如絲狀,有特殊氣味,可入藥(如青蒿、白蒿)。
    • 在文學中常象征荒蕪景象,如“牆被蒿艾,巷羅荊棘”。
  2. 地理與人群象征
    引申為“草野”或“民間人士”,多指未被重用的賢士或普通百姓。

    • 例如《晉書》中“并收蒿艾”比喻選拔人才時兼顧草野之士。

二、延伸用法

  1. 文學意象
    常與“荊棘”“蓬草”等并提,烘托凄涼、蕭索的環境,如韓愈詩句“汝落蒿艾間,幾時復能飛”。

  2. 特殊成語
    部分文獻(如《周禮》)将“蒿艾”作為成語,比喻品德高尚、操守純正,但此用法較為罕見。需注意語境差異。


補充說明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洛陽伽藍記》《晉書》等古籍原文。

網絡擴展解釋二

蒿艾:什麼意思、拆分部首和筆畫

蒿艾(hāo ài)是一個常用的詞彙,一般指古代用來驅邪、辟惡的植物。它由兩個部分組成,分别是“蒿”和“艾”。

“蒿”字的拆分部首為“艹”,表示與植物有關,包含3個筆畫;“艾”字的拆分部首為“殳”,表示與工具有關,包含10個筆畫。

來源和繁體

“蒿艾”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至古代漢字,“蒿”是一種常見的草本植物,常用于驅邪的儀式和民間傳統中,與熏香相似。而“艾”是指一種較為神秘的草藥,在古代被用于驅邪和清潔環境,以及治療一些疾病。

古漢字中的繁體字“蒿艾”是“薅艾”,其中“薅”即指摘取的意思,表示為采摘草本植物進行使用。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代漢字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古時候“蒿艾”的字形為“蒿薅”,其中“蒿”的“艹”部分較小,并且“薅”字寫作“艸殳”。這些變化在演變中形成了現代“蒿艾”的寫法。

例句

1. 這些蒿艾的香味可以驅散周圍的不幹淨氣息。

2. 我家祖傳的驅邪法術需要用到蒿艾。

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與“蒿艾”相關的詞彙包括:

組詞:蒿草、艾草、蒿艾香、艾葉、艾灸。

近義詞:艾蒿。

反義詞:邪惡。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