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寒素的意思、寒素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寒素的解释

(1) [be poor]∶家世清贫低微

家世寒素

(2) [poor people]∶清贫的人

拔擢寒素

(3) [****** and plain]∶朴素;简陋

寒素的院落

详细解释

(1).门第寒微,地位卑下。《魏书·文苑传·温子昇》:“﹝ 恭之 ﹞家世寒素。”《资治通鉴·后唐庄宗同光二年》:“深知公功能,然门地寒素,不敢相用,恐为名流所嗤。”《红楼梦》第六三回:“我家原来寒素,赁房居住。” 叶圣陶 《倪焕之》二:“那时还行着科举,出身寒素,不多时便飞黄腾达的,城里就有好几个。”

(2).指家世寒素之人。《初学记》卷十一引 晋 王隐 《晋书》:“ 王戎 为左僕射,领吏部尚书。自 戎 居选,未尝进一寒素,退一虚名。” 宋 曾巩 《祭欧阳少师文》:“爱养人材,奬成诱掖,甄拔寒素,振兴滞屈,以为己任,无有废咈。” 金 王若虚 《臣事实辨》:“自古由寒素为名臣者,何可胜数;膏粱紈綺子焯焯者几人?” 清 黄景仁 《杂诗》:“后门别寒素,前门揖贵游。”

(3). 汉 晋 选拔士人的科目名。 晋 葛洪 《抱朴子·审举》:“故时人语曰: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晋书·李重传》:“时 燕国 中正 刘沉 举 霍原 为寒素,司徒府不从, 沉 又抗诣中书奏 原 ,而中书復下司徒参论。司徒左长史 荀组 以为:‘寒素者,当谓门寒身素,无世祚之资。 原 为列侯,显佩金紫,先为人间流通之事,晚乃务学,少长异业,年踰始立,草野之誉未洽,德礼无闻,不应寒素之目。’”

(4).清苦俭朴。 宋 叶适 《宋故孟夫人墓志铭》:“ 信安王 以恭俭律家,夫人尤勤苦敬顺,事夫训子,率用寒素。”《儒林外史》第八回:“两公子坐着一隻小船,萧然行李,仍是寒素。” 鲁迅 《朝花夕拾·范爱农》:“他穿着很旧的布马褂,破布鞋,显得很寒素。”

(5).指寒衣。 唐 李贺 《秋来》诗:“桐风惊心壮士苦,衰灯络纬啼寒素。” 王琦 注:“络纬,莎鸡也。其声如纺绩,故曰啼寒素。或曰络纬,故是蟋蟀鸣则天寒而衣事起,故又名趣织。”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寒素"是汉语中具有双重语义指向的复合词,其本义与引申义在历史文献中均有典型用例。根据《汉语大词典》释义,该词项包含以下两个层面的内涵:

一、物质层面的清贫特质。指代生活清苦、衣食简朴的生存状态。《晋书·李重传》记载"寒素者,当谓门寒身素,无世祚之资",此处以"门寒"强调经济条件的拮据,"身素"则突显生活方式的朴素。宋代《能改斋漫录》中"家虽甚贫,图中所示,莫不皆具"的记述,生动展现寒素之士虽处困窘仍保持生活秩序的品格。

二、精神层面的道德标尺。特指门第低微而操守高洁的士人群体,《宋书·孝武帝纪》载"其有世禄之门,而躬处寒素之列",通过"世禄"与"寒素"的对比,彰显该词项在魏晋时期已成为士人品评体系中的重要伦理范畴。明代《玉堂丛语》"平生寒素,不改儒风"的表述,更强化了其作为道德评价术语的文化意涵。

该词项在构词法上体现汉语双音节化的演变规律,"寒"取其温度感知的具象特征,"素"采其色彩象征的抽象意蕴,二者结合形成语义互补。这种由具体到抽象的转喻机制,折射出汉语词汇从物质层面向精神层面延伸的认知规律。

网络扩展解释

“寒素”是一个多义词,具体含义需结合语境理解。以下是综合多个来源的详细解释:

一、基本含义

  1. 形容词用法

    • 清贫/门第低微:指家境贫寒或社会地位卑微。如《魏书》提到“家世寒素”,《红楼梦》中“我家原来寒素,赁房居住”。
    • 朴素/简陋:形容生活或物品的简单朴素,如“衣装寒素”“寒素的院落”。
  2. 名词用法

    • 清贫之人:代指出身贫寒的人,如“拔擢寒素”(提拔寒门子弟)。
    • 历史制度:汉晋时期选拔人才的科目之一,专指从寒门中选拔人才,如《晋书》记载“举清能,拔寒素”。

二、扩展含义

三、例句参考

四、使用建议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汉语大词典》或《古代汉语词典》中的词条。

别人正在浏览...

熬头儿百翮兵木壁毯草皮茶房长爵长空朝贵骋才楚观辞学垫踹窝刁钻促搯风发腹膜夫桡付与赓扬工丁狗长尾巴尖儿的好日子贵昌桂阙寒村焕燿划拳琥珀孙姜姜缄情峻刻辣忽忽老炮儿楞人李衡奴螺蚄买山嫚语拍落托贫洁契合金兰情操清风朗月秦蘅寝膳戎宣王尸入射世代相传虱多不痒水苏书院本梳帚团圆饼土语威暴危脑帽无关紧要无缘无故无支祁闲钱笑咧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