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川 和 西川 的合称。 唐肃宗 至德 二年, 剑南道 置 东川 、 西川 两节度使,因有 两川 之称。 唐 白居易 《同梦得寄贺东西川二杨尚书》诗:“ 两川 风景同三月,千里江山属一家。” 宋 韩驹 《次韵参寥》:“君今振锡归千顷,我亦收身入 两川 。”《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七:“至今 两川 风俗,女人自小从师上学,与男人一般读书。”
“两川”是历史地理名词,具体解释如下:
指东川和西川的合称。唐代宗至德二年(757年),剑南道被划分为东川、西川两个节度使辖区,由此形成这一称谓。
需注意与“二川”的区别:后者虽也指东川、西川,但更侧重地理概念(如河流),而“两川”多用于行政区划语境。
现多用于历史研究或文学创作中,指代唐代四川地区的行政划分。
两川(liǎng chuān)是指四川和重庆两个地区的合称,也可以指四川和贵州两个省份。
《康熙字典》中将“两川”分割为两个部首,分别是“⺊”和“巛”,其中“⺊”为右手并手(人手部首),“巛”为川字的变体。根据部首的划分,可以认为“两川”共有8个笔画。
“两川”一词最早出现在《汉书·地理志》中,用来指代西汉时期的两个地方行政区域。在清朝时期,四川和贵州分别是“川”和“黔”两个省,而重庆当时并不是独立的行政区划,直到20世纪中叶才成为直辖市。因为四川和重庆地理上相邻,文化交流频繁,所以“两川”逐渐成为这两个地区的合称。
繁体字中,“两川”分别写作“兩川”和“﨑川”。
古代汉字写法中,“两川”可以写作“倆川”,其中“倆”是表示数目的数量词,意为两个。
1. 两川地区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民俗文化。
2. 这次旅行我打算先去重庆,再去四川,好好体验两川的美食和风景。
1. 两川文化
2. 两川风味
3. 两川菜
4. 两川方言
5. 两川人
四川、重庆、川渝
其他省份名称,如广东、江苏等。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