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传檄而定的意思、传檄而定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传檄而定的解释

檄:讨敌文书;定:平定。比喻不待出兵,只要用一纸文书,就可以降服敌方,安定局势。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传檄而定”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chuán xí ér dìng,其核心含义是通过发布檄文即可平定局势,无需实际出兵作战。以下是详细解释:


基本释义


出处与典故

源自《史记·淮阴侯列传》:“今大王举而东,三秦可传檄而定也。”
背景:韩信建议刘邦东进时,认为只需发布檄文即可收服三秦地区,强调军事威慑与政治策略的结合。


用法与示例


核心逻辑

该成语突显“以势压人”的策略,强调舆论威慑、民心所向或实力碾压的作用,而非实际武力冲突。例如,在历史上,政权更迭时若占据道德或军事制高点,常通过檄文瓦解敌方士气,达到快速统一的目的。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典故或不同语境下的用法,可参考《史记》或《三国演义》相关章节。

网络扩展解释二

传檄而定是一个成语,意思是通过传送檄文(檄文指呼号、讨伐敌人的文书)来确定某种决策或下达命令。这个成语的拆分部首是传(chuán)和檄(xī),分别有8个和16个笔画。它的来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战争时期,当时国家使用檄文来发布战争命令或宣告战争。该成语在繁体字中的写法与简体字相同。在古代汉字写法中,檄的古字形眺(tiào)与昔形十(shí)相似。一个常见的例句是:“政府传檄而定,立即展开救援行动。” 这个成语没有固定的组词,但可以和其他成语搭配使用,如传而不让、定而不改等。它的近义词包括传令而定、传书而定,反义词则没有常见的固定词语可以对应。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