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道书。《云笈七籤》卷八:“ 西华宫 有琅简蘂书,当为真人者乃得此文。”
琅简,汉语词汇,最早见于道教典籍,指镌刻在玉制简册上的经文或珍贵文献。该词由“琅”“简”二字构成:“琅”本义指似玉的美石,《说文解字》释为“琅玕,似珠者”,引申为华美珍贵;“简”指竹木制成的书写材料,《礼记·中庸》载“文武之政,布在方策”即此类载体。组合后特指以玉石为载体记录重要典籍的形制。
在道教文献体系中,琅简被赋予神圣属性。《云笈七签》卷七载:“青童君匍斋执简,受《灵书紫文》于上清”,这里的琅简作为传承天书的重要媒介,象征着仙界知识的权威性。唐代李商隐《戊辰会静中出贻同志》诗中“琅简篆文破,洞阴玉磬虚”的描写,印证了该词在宗教仪式中的特殊地位。
现代《汉语大词典》收录该词时,将其释义扩展为对珍贵典籍的美称。这种演变体现了汉语词汇从宗教术语向文学意象转化的特点。在古籍整理领域,学者常以“琅简遗章”形容保存完好的珍稀文献,如《四库全书》编纂过程中对明钞本的著录评语。
“琅简”是一个汉语词语,其核心含义和用法如下:
含义:指道教经典或道家文献,特指记载玄妙道理的书籍。
出处:源自道教典籍《云笈七籤》卷八:“西华宫有琅简蘂书,当为真人者乃得此文。”
注音:láng jiǎn(ㄌㄤˊ ㄐㄧㄢˇ)。
字义拆解
使用场景
多用于古籍或学术讨论中,特指道教经典,如《云笈七籤》等文献中的秘传文本。
注意其他解释
部分非权威来源(如、5)提到“琅简”形容音乐清脆或文风简洁,但此说法缺乏古籍依据,可能是现代引申或误用,需谨慎参考。
推荐释义:以“道书”为核心含义,强调其宗教文献属性。若需进一步考证,可查阅《云笈七籤》等道教经典或权威辞书(如汉典、沪江词典)。
昂屹补缝尘顽重弹催趣袋鼠簹篁打情骂趣法国国立行政学校返影飞申蜂扇蚁聚馥芬伏猛扶头感想革凡成圣革轨拐杖挂锁汉腊黑脸胡扯八溜甲扎羁客旌大看碧成朱恋三宿立逼漓淋留壁榴花天酒芦雪緑云衣面壁磨塼灭威疲费平铨愆瑕怯壳儿寝停侵陷韶龄石房庶妾书市隋祭湍瀑脱稍驼员窊黩违时绝俗窝留香城镶齿现化小侯谢却细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