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罍耻的意思、罍耻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罍耻的解释

(1).语本《诗·小雅·蓼莪》:“缾之罄矣,维罍之耻。”罍、缾皆盛水器,罍大而缾小。罍尚盈而缾已竭,喻不能分多予寡,为在位者之耻。后多用以指因未能尽职而心怀愧疚。 清 王夫之 《显考武夷府君行状》:“鲜民罍耻之年,正故国天崩之日。”

(2).谓饮酒至尽,酒器皆空。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阴注阳受》:“其人以巨杯引满而饮,寝少顷而觉,觉而復饮。暨罍耻,即整衣冠北望而拜。”参见“ 缾竭罍耻 ”。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罍耻”是一个源自古代文献的词语,具有双重含义,需结合语境理解:

一、核心含义
出自《诗经·小雅·蓼莪》中“瓶之罄矣,维罍之耻”()。以“罍”(大容器)和“瓶”(小容器)作比喻,指上位者未能合理分配资源,导致下属匮乏,视为失职之耻。后引申为因未尽职责而感到愧疚,如清代王夫之《显考武夷府君行状》中的用例()。

二、引申含义
在饮酒场景中,可表示“酒器皆空、饮尽”的状态。如五代《唐摭言》记载某人“罍耻”后整理衣冠行礼的情景()。

字义解析

关联用法
与“瓶罄罍耻”等成语相关,强调责任与共损关系()。现代汉语中较少使用,多见于古典文献或特定历史文本。

网络扩展解释二

罍耻的意思

罍耻(léi chǐ)是一个汉语词汇,指的是因为犯错或行为不当而感到羞愧和耻辱的心理状态。

拆分部首和笔画

罍耻的拆分部首是“网”和“耳”,拼音分别为“wǎng”和“ěr”。它的总笔画数为14画。

来源

罍耻一词最早出现在《论语·乡党篇》中,原文为“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后来,这个词逐渐演变为现代汉语中描述人们因错误行为而感到羞耻的词语。

繁体

罍耻的繁体写法为「罍恥」。

古时候汉字写法

古代的汉字写法有许多变化,罍耻在古代的写法是「罍恥」或「罍羞」。

例句

他因作弊而感到罍耻。

组词

罍耻没有其他的相关组词。

近义词

羞耻、耻辱、惭愧

反义词

自豪、得意、光荣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