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恩仇的意思、恩仇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恩仇的解释

[debt of gratitude and revenge] 恩情和仇怨

生死恩仇录

详细解释

亦作“ 恩讎 ”。1.恩与仇。 唐 白居易 《禽虫诗》之八:“何异浮生临老日,一弹指顷报因讎。” 宋 陆游 《送陈德邵宫教赴行在二十韵》:“恩仇快报復,祸福出笑顰。”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一二九:“吟到恩仇心事涌,江湖侠骨恐无多。” 清 秋瑾 《宝刀歌》:“寳刀侠骨孰与儔?平生了了旧恩仇。”

(2).偏指恩惠。 宋 王禹偁 《拟侯君集平高昌纪功碑》:“寻加王爵,仍许袭封。虽恩讎之弥隆,顾猖狂而未已。”

(3).偏指仇怨。《明史·选举志二》:“事属曖昧,或快恩讎报復,盖亦有之。” 鲁迅 《集外集·题三义塔》:“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恩仇是汉语中由“恩”与“仇”两个单字组合而成的复合词,其核心含义为“恩情与仇怨”的并立关系。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该词强调两种极端情感的交织状态,常用于描述人际、家族或群体间复杂的历史纠葛。

从词源学角度分析,“恩”在《说文解字》中释义为“惠也”,指对他人的善意与帮助;而“仇”则源于“讎”,本义为“匹敌”,后引申为敌对或怨恨(《汉语大词典》)。两者结合后,“恩仇”既体现情感的对立性,又隐含因果关联性,如司马迁《史记·范雎蔡泽列传》所述“一饭之德必偿,睚眦之怨必报”,即典型恩仇观的文化表达。

现代用法中,“恩仇”多见于文学、历史语境,例如金庸小说《书剑恩仇录》即以“恩仇”为核心叙事线索,反映人性善恶的辩证关系(《中国文学大辞典》)。其近义词包括“恩怨”“爱恨”,反义词则为“无怨无德”(《同义词词典》)。


参考来源

  1.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
  2. 罗竹风,《汉语大词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3. 王力,《古代汉语常用字字典》,商务印书馆
  4. 钱仲联,《中国文学大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5. 张志毅,《同义词词典》,商务印书馆

网络扩展解释

“恩仇”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及用法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解析:

一、词义解析

  1. 基本含义
    “恩仇”指恩情与仇怨的结合,常用来形容人际关系中交织的感激与怨恨,如“快意恩仇”“生死恩仇”等。
    部分语境中可偏指一方,如单纯指“恩惠”或“仇怨”。

  2. 构词结构
    由“恩”(恩惠、恩情)与“仇”(仇怨、仇恨)两个对立概念组成,体现情感的双重性与矛盾性。

二、文学引用与用法

  1. 古典文学中的运用

    • 白居易《禽虫诗》:“何异浮生临老日,一弹指顷报因讎。”
    • 龚自珍《己亥杂诗》:“吟到恩仇心事涌,江湖侠骨恐无多。”
    • 秋瑾《宝刀歌》:“寳刀侠骨孰与儔?平生了了旧恩仇。”
      (以上引文见于、4,需注意来源权威性较低,但诗句本身具有文学参考价值。)
  2. 现代语境
    常见于武侠小说或历史叙事中,如“快意恩仇”形容洒脱解决恩怨(造句示例),或“恩仇录”类书名。

三、其他要点

四、使用建议

如需更深入的语言学分析或历史用例,可参考《辞海》等权威辞书。

别人正在浏览...

捱磨表疏场灶创开吹叶春畬戴肩殚力耳挖子藩墙蜂虿之祸甘乳官院裹乱汉堡包恨怨恍恍哗拳花胜郊赐戒碑街鼓节志近来儁令亢怫堪能狂背勒索柳祠卖技蒙蔽鸣锣某甫牡飞朴儒疲瘦前车前迈亲雠轻艑青锋羣轻折轴袪裼沙溆深怪神使市舶库爣爣贪俗颓零突然袭击潙仰宗汙泥浊水香火不绝显突笑课小夜曲犀表邪领